小時入京師,有相者雲:‘一雙學士眼,半個配軍頭。異日文章雖當知名,然有遷徙不測之禍。’今悉其語。”關於蘇軾,有些事是比較奇怪的。他早年的詩《遊金山寺》有兩句雲:“我家江水初發源,宦遊直送江入海。”像是對命運的一種預言。他有個好朋友,名叫潘穀,他曾贈詩雲:“一朝入海尋李白”。沒過多久,潘穀便因醉酒,墜井身亡。當時的人就驚訝不已。《隨手雜錄》還講了這樣一件事:蕭士京大夫為廣東轉運使,其妻事僧伽甚謹。一夕,夢僧伽別去。其妻問欲何往?曰:“後十二日,蘇子瞻當渡海,我送入過。”驚起,語其夫。後十二日,子瞻果有儋州之命。蕭親語餘如此。如果這《隨手雜錄》的作者的話可信,就真有幾分奇怪。言歸正傳。蘇軾北還,八月抵廣州,與家人團聚。聞秦觀卒於藤州,大哭一場,多病的身體又雪上加霜。十一月至英州,晤鄭俠。這位當年的小人物,曾以畫圖揭示青苗法真相,推倒王安石,當記一大功。次年(1101)正月抵南雄,過大瘐嶺。過南安,留虔州四十日。四月,得蘇轍書,勸居穎昌。過九江,遊廬山,聞隱士王元甫大名,謀麵未果。王元甫使人傳語蘇軾:“吾不見士大夫五十年矣。”蘇軾歎賞而退。
忽發奇想:若淵明猶在,隻怕也不肯見我一麵也。五月一日,抵金陵,渡江至儀真。六月一日見米芾於白沙樂園。十一日乘舟從儀真出發赴毗陵(常州),運河兩岸成千上萬的人圍隨而行。錢世雄來迎,以《易》《書》《論語》三傳授世雄。世雄拜受。於常州上表請老,以本官致仕。六月初見米芾時已有熱疾,七月中旬熱毒轉甚。諸藥用盡,無效。二十五日病危。二十八日絕命於常州,年六十六歲,壽同歐陽修。吳越之民相與哭於市,其君子相與吊於家。訃聞於四方,無賢愚皆谘嗟出涕,太學之士數百人相率飯僧惠林佛舍。蘇轍據兄遺囑,撰《東坡先生墓誌銘》,葬兄於汝州郟城縣鈞台鄉上瑞裏嵩陽峨眉山(今河南郟縣三蘇墳)。一代巨人死在他心目中的第二故鄉常州。蘇軾的死,有兩件事尚需一提。一是他的絕命詩: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係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我初見此詩時,震動之大,至今猶有記憶。我無意多說什麼,這首詩把所有的東西都說盡了。
寫詩的時間是他死前兩個月,是看到李公麟為他作的畫像後的即興之作。我想說的隻是,我很想看一看那幅畫。第二件事,是關於房子的問題。蘇軾決計遠離朝廷,定居於常州。他花掉了最後一點積蓄,買了一所房子,正準備擇日遷入時,一個偶然的機會,聽到一老婦哭得十分傷心。他問老婦哭什麼,老婦說,她在某某地方有一處房子,相傳百年了,被不肖子孫所賣,因此啼哭。蘇軾當即明白了,對她說:“嫗之舊居,乃吾所買。不必深悲,今當以是屋還嫗。”蘇軾還了房子,隻得借屋居住。他一生輾轉,漂無定所,最後,死在別人的房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