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雙星走好(7)(2 / 3)

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一定會精心接待調查組,想方設法澄清自己的所謂種種問題,以求早日解脫。

可汪海偏偏預定這天赴日考察。他不想為那些向自己身上潑髒水的人浪費時間,身正不怕影子邪!

汪海到日本考察了幾條生產線後,並不滿意。

因為出國前他對美國、原聯邦德國、意大利的製鞋技術做了研究。他發現日商提供的生產線上彌漫著有毒氣體,工人操作時勞動強度很大。

簽約日的前夜,汪海一行人商討決策。一直討論到淩晨3點尚難統一。

主張買的人認為日方提供的流水線確實在日本國內是最好的,而且價格隻有27萬美元。(國內一家企業買回的同類生產線花了60萬美元呢!)還有人好心提醒汪海,家裏正在調查你的罪行呢,買回去有個交代,否則會說我們公款旅遊呢?

出乎大家意料,汪海卻不主張買,理由是:一、既然看出這條生產線不是世界最先進的,就不能把咱這求爹告娘湊起來的外彙扔在這兒。有些設備我們回去經過努力也可以製造出來。二、生產線有毒,買回去是對工人不負責任。三、即使罵我們出國旅遊,隻能罵一陣,罵一個小角角,但是買一條有毒的並不先進的流水線回去,工人們會罵我們一輩子,日本人也會因此小視我們中國。

看著已到手的10萬美元打了水漂,日方在遺憾之餘不得不佩服對手之人格。他送汪海上飛機時豎起了大姆指:“汪先生精明,愛廠,愛工人。中國來談判的像你這樣的人太少了,有膽量帶了幾十萬美元又拿了回去的也罕見。”

幹真事的汪海用行動給自己建立了不倒的豐碑。

回到青島後,汪海得到兩個消息,一是市紀委讓他返廠後,立即報到;二是年邁的父親病逝了……

雙重打擊下,汪海也對自己的決定無怨無悔。

他太愛自己的事業了,即使為她自己的心在流血流淚……

獻真心的人

提起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就會想到他砸不合格冰箱的故事。那一砸,砸出了個享譽世界的新海爾,也顯示了張瑞敏管理上的鐵腕。

來到雙星,又聽說了汪海的故事。

那是1997年12月30日。此時的雙星已連續兩年被評為“消費者信得過產品”,並在同行業中率先通過了ISO9000認證。在獲得國家免檢資格後,美國最大鞋業經銷商之一JCP公司也將雙星產品列為出口免檢產品。1995年,雙星還榮獲了中國製鞋業的第一個弛名商標。可以說是多種榮耀集一身了。

在這種情況下,雙星出了不合格產品,是蒙混過去還是動手術像割毒瘤一樣將它別剝?

汪海選擇了後者。

燒鞋這天上午,十幾名生產廠長全到場了。他們親手將價值近10萬元的雙星牌鞋點燃銷毀。

火光熊熊,濃煙滾滾。火焰吞噬了一雙雙嶄新的鞋,如同燒在職工的心上。這哪雙鞋沒有雙星人的汗水與勞動?價值10萬元的上千雙鞋轉眼化為了灰燼。

兩萬多名職工內心裏無不震動,無不心痛。然而最震動最心痛的莫過總裁汪海了。

隻有他才知道,為創雙星這個名牌,他和雙星人投入了多大精力,化費了多大心血。為讓每個職工把質量問題同自己的利益結合起來,他提出了“幹出最好的產品質量就是最大的積德行善”的口號,成為職工的座右銘。

汪海搞改革從未停步,但他始終把創名牌,抓質量放在中心位置:“原材料質量百分之百,半成品質量百分之百,成品質量百分之百。”

然而這三個百分之百談何容易!一雙鞋由原料進廠到成品有二百多道工序,大多是手工操作。任何一道工序的任何一個人稍有疏忽就會留下質量的瑕。而此時雙星鞋的日產量是20萬雙。

汪海曾給職工們算過一筆賬:如果有萬分之一產品不合格,一天就可能會有20名消費者購到不滿意的鞋。一年下來就會有萬名以上消費者不滿意,加上親朋好友,其影響很難挽回。長此下去,雙星人十幾年創下的名牌將要毀於一旦,這是多麼可怕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