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雙星走好(5)(3 / 3)

據說曾有人問過汪海,你這些語錄的精髓是什麼?他回答:“實事求是。”誰都知道,鄧小平曾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概括為“實事求是”四個字。汪海這樣說,不就意味首他的語錄也深得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之精髓麼?我理解,汪海語錄,確實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尤其是鄧小平理論與雙星集團改革、發展實踐相合的產物,或可以說,是一種具有雙星特色的鄧小平理論。

汪海對我們說,他見到中央來的領導幹部,講的都是真話,而像他這樣年齡的人,年輕時學的卻是向領導撒謊。他說,“文革”之前他在援越抗美前線當指揮排長,每次戰鬥之後都要立即打電話向司令部報告戰績。參謀長問他打下幾架美機,他如實回答說,“光見冒煙,不知打下來沒有?”參謀長一聽火了,說:“放屁!冒煙就是打下來了。”從此,他就學聰明了,見來多少架美機,就報打下了多少架美機。累計焉,共打下了七千多架。這不是撒謊嗎,美國哪有那麼多軍用飛機?但自改革開放、鄧小平再次倡導“實事求是”以來,汪海再也不在領導麵前說謊話了。這也有例為證一1991年春,原中宣部部長王忍之到雙星集團考察,他第一句話就說:我從煙台趕回來給共產黨最高喉舌彙報,你聽真的還是假的?王忍之不禁一愣。汪海向王忍之供認:你們中宣部發下來的文,青島市委宣傳部下來的文,我很少執行。王忍之問:那你抓什麼?他說他抓一條: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隻要不違背黨的基本路線、黨的原則就行了。我們雙星有自己的三熱愛:愛雙星、愛集體、愛崗位。工作愛國得先愛廠,愛廠先愛崗。隻要愛這三點,就是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所以,我們提出雙星人的形象是“為國家爭光,為民族爭氣,為雙星增輝”。雙星人的意識則是“想雙星事,說雙星話,做雙星事,盡雙星責。”……王忍之在參觀工廠後對他說:“我走了十四個沿海城市,就碰到你一個人說實話。”

一個大、中型國企業的總裁,要對中央來的領導幹部講實話、真話,確定不是一件誰都能做到的事。

更難能可貴的是,汪海的這些實話、真話,並不是靠他聰明的頭腦憑空想就出來的,而是被市場副出來的。或可以說,汪海本就是一個市場造就出的優秀企業。

汪海在回顧他就任青島橡膠九廠(雙星集團的前身)黨委書記時的情景感慨萬分:那時候,國營商業係統拒收我們廠生產的解放牌膠鞋,積壓兩百多萬雙,堆成了一座山。開不出工資,全廠上下人心惶惶。沒有辦法,我隻得去向我們的上級單位一市橡膠公司要。在橡膠公司領導的辦公室裏坐了一個上午,領導一聲不吭。到12點時,領導把筆記本一舍,說了聲‘該吃飯’,拔腿就走,我一個子兒也沒要著。那怎麼辦?那隻有自己背著鞋去賣啦!我臨時組建起銷售隊伍,各路大軍四處出擊,奔波了一年,終於把積壓的產品銷售一空。因此可以說,我們是被逼上市場的。從那天開始,直至市橡膠公司撤銷,整整8年,我沒有進市橡膠公司的門。我認準了一條:市場是企業的最高領導!

在汪海看來,要不斷解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問題,隻能找市場,而不能去找市長。一個企業的黨委書記兼總裁居然隻走市場而不走官場,汪海告訴我們,他已經有七八年不出席市裏召集的會議了。凡要黨委書記參加的會議,他往往是讓副書記代他去出席,他說:“我若有會必到,企業垮了誰負責?”

汪海的隻走市場不走官場,還表現在對仕途毫無興趣。他說,早在13年前,市委書記劉鵬就向省領導提議,讓他到市裏去當主管工業的副市長。他和省裏的一位主要領導是老鄉,但他沒有為此事而去拜訪這位省領導。後來,還有人提議他去省裏當工會副主席,建立威海市裏又點他的名,叫他去當第一把手……可他卻情緒激昂地公開表示:“請大家不要再議論我汪海到哪兒當官了,我下決心走市場不走官場,連人民代表我也不去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