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壯與質樸的作風
雙星的首要代表人物汪海無疑有一副豪放的性格。當我與他麵對麵談話時,現代企業家與齊魯好漢的形象時不時地疊印在一起。這些年,他見過大世麵,但我總覺得他未失卻勞動人民的質樸,這一點,我不但不認為降低了格調,反而是一種在久經滄海而返樸歸真的難得境界。他的辦公室,是在高聳而壯麗的雙星大樓中最普通的裏外間,比起我所看到的其他的有些大款、“大腕”甚至官階並不高的地方官的辦公室要簡樸得多。他的誌趣似乎不在擺譜上,而是在實用基礎上如何思慮把雙星的事業紮穩了,推上去。一幀周恩來總理最後歲月的放大照片占了他辦公室的不小空間,汪海總裁對他所崇尚的人物與座佑銘的選擇也使我能夠透視他的精神世界。
在雙星生活的時間裏,凡是配合我們工作的接待人員也大都是這樣實在而質樸的類型。他和她們介紹情況當然是有的,但都很實在,毫無吹噓之感;他和她們都很有責任感,但對總裁的信任和倚重也溢於言表。他們並不迷信自己語言的魅力,更不借重華麗的詞采來“推銷”,相反他們總是說:“你們都是作家,還是靠你們的眼睛去觀察最好。”也怪了,與我們接觸的小夥子和女孩兒們大多是從雙星基層單位或山東農村選拔上來的優秀人才,既聰明又樸實,而他們恰恰又工作和生活在青島這樣以往不乏洋氣而今又是很現代的海港城市中,吸取的是它的開放意識,而很少沾染那種不必要的浮華。但他們辦事卻很有效率,也不禁使我想到:有其帥必有其兵。
當我們驅車去黃島廠參觀車間時,那裏的工作氣氛一派井然,工人們爭先恐後卻絕對保證高質量。
一位談吐十分實在的車間女負責人告訴我說:“我們這裏的職工爭強好勝當仁不讓,出了差錯又甘願受罰。”這時,我看到他們正在生產一種款式樸素的粉色鞋幫的膠鞋,心想高規格的名牌企業為什麼眼睛向下?這位負責人以簡明的語言回答我:“這種膠鞋銷路很好,在一些國家很受歡迎。隻要是效益好,我們都不拒絕,款式大眾化的產品也能創品牌嘛。”
哦,我明白了,名牌並不一定就是華貴;路數應是寬廣的,但成色隻能有一個:絕對第一流!
求進與發展,才能星光永燦
我想,墨守成規者一定會認為汪海的思路太奇特。那年,雙星的“時運”已是如日中天,他卻預感到自滿與停滯就是倒退,因此鞋廠也不能固守青島,必須向外發展。他的目光首先瞄向了農村,而且還是相對說來發展較遲的沂蒙山區——在那片昔日烽火連天,軍民浴血奮戰的革命老區,選定了雙星新廠。
於是,沂源縣的百姓很快就知道了雙星魯中公司,而莒縣也有了雙星的內聯鞋幫加工廠,一般工人都是就地吸收,可謂雙利。過去打天下靠農村包圍城市,如今搞發展又走出城市與農村融合,這裏是一個隻據守城市所不可能獲得的廣闊天地,而不管暫時還是窮鄉僻壤,隻要有利於企業發展,能提高效益,又能從各個方麵滋養農村,利於百姓,何樂而不為?所以雙星的總當家汪海“洋”“土”都達到了極致。論“洋”,他經常乘鐵鳥飛渡重洋歐美大陸,在各種講壇和洽談會上與那些大腹便便的紳士大亨們十分內行地縱談與全球鞋業有關的種種話題,並且時不時還能冒出幾句詼諧幽默的帶山東口音的英語來,然而言談舉止始終呈現著體麵的合於分寸的國格、人格和雙星品格。使得外國同行中的有識者也不能不刮目相看。然而,他“土”起來仍能像沂蒙山區當地老鄉那樣盤腿在土炕上拉呱。我從圖片上看到這樣一幅動人情景:他在一位攝影家朋友的老母親麵前就酷似一個乖孩子,天真之狀可掬。這樣的情態是絕對“做”不出來的。
正由於雙星的這種張弛有度,伸縮自如的生命節律,使它永不停滯,總體上保持著前進發展的健康態勢。汪海提出的“東部發展,西部開發”、“以鞋為主,多種經營”、“挺進大西南”,尤其是“企業家的視野無禁區”等口號和發展戰略,便使雙星的觸角伸展到成都、沈陽等地特別是西部邊陲。不僅如此,汪海和雙星人也能在洛杉磯、舊金山、曼穀、新加坡乃至巴黎和阿姆斯特丹親眼看到那些選擇眼光極苛刻的男士女士們穿著“雙星”名牌鞋在美美地行走。此刻,“雙星”人的心裏更甭提有多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