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雲生按石壁圖解順序,一日一圖相繼修煉,依“聽息”之法入靜,繼而觀祖竅而顯性光,待腦中雜念突起,便依領悟的“消念”之法,消除雜念而處靜。
今日路雲生按時而來,盤身坐在正對第六幅圖解的石柱之上,依麵前圖解所示打坐入靜,待雜念來時,仍以“消念”之法消止雜念。不料石壁圖解修到此種境界,外界打坐姿勢雖同,,內中功效差別甚大,入靜的境界更深,但覺識海深處所留往日遺忘雜念紛紛顯現。
路雲生仍用“消念”之法消除雜念,不料此念未消,它念又起,此起彼伏,幾無間歇,一時消除不禁,雜念越顯越多。
感此心境,路雲生並不慌亂,在石柱上隻是靜坐不動,恍然間突有明悟,便用微意把雜念歸收身內,同時觀想自身如大冶洪爐,熔化一切物我念想。但覺所有雜念如似雪花片片,入爐即為消熔。
如此雜念生出,即收歸身內,然後忘卻,“忘”了之後,化為烏有,如此一忘,而雜念自無。遂生遂收,遂收遂忘。過有兩個時辰,漸漸導心入靜,自臻清靜無為之妙境。
卻不知此時所悟之法亦已近太上忘情,因念有心生,有念即有欲,有欲既有情,因故忘念即忘情。所謂“忘”者,非是凡俗之人傻忘也,乃是對於自性心性明悟的一種調節,即由雜念叢生的心境,移入一念不存的靜地,此種真意,路雲生一時難明。
如此雜念既消,性光最後終於彙聚成為一片,再無波動。可惜性光弱小,形如米粒,邊緣之處多缺漏,並不圓滿。入靜約一個時辰,路雲生突然清醒,隨後性光消散,返本歸元。
此後,路雲生按石壁圖解順序修煉入靜之功,待腦中雜念突起,便依忘情之法,觀自身如洪爐,消除雜念而保持清靜。依此法修行,入靜所需時間日短,而處靜所持時間日長,祖竅性光雖未變大,邊緣缺漏逐漸圓滿。每日修行坐功之後,覺神清氣爽,心思少妄,丹田經脈中真氣越發靈動。
路雲生醉心修煉,不計時日變幻,以“忘情”之法消除雜念,每次入靜三五日方醒。每次清醒後,隻覺神情越發闊淡寡欲,唯有腹中饑餓。待用洞中所藏食物果腹後,路雲生暫會休息一日方按下幅圖解修行。
這一日,開始參悟石壁上第九幅圖解,此時路雲生入靜修持已入甚深境界,心思清明,猶如靜水清波,一眼透徹;神思靈動,猶如遊魚,波瀾不起。
路雲生十餘日來入靜修行,心中漂浮雜念幾盡消除完畢,這次打坐心底突起波瀾,隻覺浮遊亂想,縈繞心懷,雖然雜念不重,但是暗裏許多,一時分辨不清,如同亂絲無頭。忙用有念即止的“消念”之法卻覺難以清理,又用“忘情”之法但卻難以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