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雲生拜師前,師傅趙元奇已收兩位弟子,大師兄劉子昌,二師兄王汝海。路雲生拜師後兩個月,小師弟王明書才入山門,雖要在明玉閣修習兩年,但初入山門就被師傅收為弟子,平時多有大師兄指點教習。上山後因和路雲生年歲相近,就和路雲生最是親近。
二人到膳堂尋了張桌子坐下,王明書手腳麻利的拿起兩份飯食,道:“今日初五,師兄還去明玉閣嗎?”路雲生點頭道:“明玉閣諸位師叔的講解多聽可解平日之惑,師弟應當常去。”
明玉閣是玉山派大部分弟子的授業之地,每隔五日一講,有玉山派長輩給沒有拜師的弟子授藝解疑,弟子門人均可旁聽。路雲生每半月被師傅趙元奇召見一次,考校武藝進展,趁機向師傅詢問心中疑惑,其它時日自我修習。因此每當明玉閣授課之時常去坐聽,深有收獲。
二人飯罷,起身走回住處,因巳時明玉閣開閣講經,王明書獨自去了。路雲生摘下寶劍,欲向明玉閣行去,卻見一人遠遠走來,一襲青衫,頭發以竹簪束起,身姿如蒼鬆翠竹般堅挺,麵色清明沉穩,正是大師兄劉子昌。
路雲生迎上前去道:“大師兄!”劉子昌尋聲看來向路雲生招了招手,道:“師弟這邊來。” 路雲生走過去道:“師兄可是尋我有事嗎?”劉子昌點點頭道:“師父差我來此尋你,並無吩咐何事,咱們這就去罷!”說吧二人一起向前走去。
路雲生走在大師兄身後,心中不由想到:“師傅往日半月召見一次,今日卻早了三日。”心中略一思量,不得其解便略過不再去想。
趙元奇住處在聽雨軒,離此約有二裏,聽雨軒左鄰一片荷塘,右麵生有數十株桃樹,背倚青崖,景色秀麗。二人踏著荷塘邊上的石路向聽雨軒內走去,轉過影門,就見師父趙元奇側身在堂下靜立,青衣藍帶,頜下略有短須,雙目望向水塘。聽見二人的腳步聲轉身看來,麵帶微笑,雙目轉動間隱含精光。
二人施了一禮,劉子昌向前道:“師父,三師弟到了。”趙元奇點了點頭,劉子昌躬身退下自去了。
趙元奇仔細看了一眼著麵前的弟子,心中卻頗有一些感慨。這弟子相貌平平,習武的資質僅為中等,看上去無有什麼出奇之處。唯有仔細看去,才覺此子神清心澄目若朗星。
“堅毅聰慧”是大師兄劉泊舟對這弟子評價,若非大師兄幾次發現這個弟子獨自在山中習武,略加關注,自己這個做師傅的至今還不知道這個弟子習武的天賦如此之高,小小年齡已想自創武學,雖然稚嫩,已經頗為可觀。
觀飛禽之姿,察走獸之行而融於自身,能做到這一點已是很高的悟性了。況且師法自然已是悟道的路,是每一位武道宗師必有的經曆。“這個弟子有成為武道宗師的潛質啊!”趙元奇心中感歎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