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小人物大道理(2)(2 / 2)

“梓人之道類於相,故書而藏之”——柳宗元《梓人傳》

這個木匠的道行,就是跟宰相差不多,所以我才把他的事記下來,收藏起來,以便於將來的政府官員看到之後有所借鑒。柳宗元曾經在給朋友的一封信裏頭這樣說:“凡吏於土者,若知其職乎?蓋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柳宗元《送薛存義之任序》

你知道一個地方官的職能是什麼呢?他就是給老百姓當仆人的,他不是到這個地方上去魚肉百姓的。所以我們說,柳宗元在這個問題上,在這個關鍵的問題上,他腦子非常清楚。他還舉了一個非常漂亮的例子,他說,一個官員和老百姓的關係是什麼關係呢?官員就好比是老百姓花錢雇到家裏邊的一個管家,好嘛,現在唐朝的官員做了官之後,貪贓枉法、徇私舞弊,這就好比說我花錢請了一個人到我們家來當管家,這個人不但不幹活,反而偷我們家東西,你說這樣的人該不該打?該不該送官?該不該判刑?當然應該。柳宗元說,那現在為什麼唐朝的老百姓治不了唐朝的官呢?因為這老百姓跟官之間的距離,這種落差太大了。但是這個道理對不對?道理是對的。那就好,隻要道理對,那唐朝的上上下下的官員該不該好好地反省反省,到底怎麼擺正自己跟老百姓之間的關係,你要是一天擺不正,你再勤政那都沒用。你隻有擺正了關係,你的政治、你的政策、你的措施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不然就是南轅北轍。

你看,我說了,這就是柳宗元給小人物寫傳記的一個很強大的動因。柳宗元少年得誌,很快被貶永州和柳州,他一生在政治的道路上是個悲劇,他如何才能夠讓自己在這個悲劇的情境當中,心靈得到稍稍的緩解呢?正是從這些小人物的身上,他發現了寶貴的、智慧的光芒,這就是他為小人物寫傳記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畫外音:

被貶永州的柳宗元,通過這些小人物的經曆和故事,揭露了社會的弊端,同時也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如果說在永州期間,他職位低下,沒有機會實現自己的想法,那麼,等到他後來官階提升,有了機會之後,柳宗元自己能夠說到做到嗎?他還會給小人物寫傳記嗎?

康震:

那接下來大家可能就問了,說柳宗元他不是年輕的時候就仕途很順暢,後來雖然被貶了,但是在永州也做過司馬。在柳州官做得比較大了,是柳州市的市長,他不能光說不練啊。他有這麼先進的理念,有這麼好的想法,到底他作為一個政治家,有沒有什麼具體的作為呢?有沒有什麼實踐呢?讓我們見識一下。我們說確實有,柳宗元在柳州辦得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杜絕販賣人口、販賣奴隸。我們大家知道,在唐朝,法律是嚴禁販賣奴隸和販賣人口的,但是在柳州這樣的貧困地區,販賣奴隸和人口的行為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但是主要表現為兩種形態:第一,家裏頭窮啊,窮怎麼辦呢?窮就得借錢,借高利貸。可借了高利貸你得有所抵押啊。你說咱們現在買一個房子或者買什麼,你都有抵押,銀行得有抵押,是吧,抵押了然後你才能貸款。拿什麼抵押呢?他們的風俗是,把自己的孩子,兒子、閨女交給對方,抵押。這裏邊有一個訣竅,抵押了之後,比方說我借了你100文錢,到了規定的時間,你還沒還這本金,如果有一天,你借的錢的利息也達到了100文,跟本金相同,那對不起,您這倆孩子,兒子閨女都歸我了,做我的奴隸,跟你就沒關係,等於是把孩子就賣了,這是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