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被貶永州的時候,我就沒像屈原那麼絕望。我要回到朝廷來,重新大幹一場。希望汨羅江的波濤不要阻止我的腳步。你看,非常樂觀,非常高興。跟他一塊兒回來的,還有劉禹錫等,他們一共八個人。希望在前啊,寫了這麼多的信,也許就是這些信起了作用。可是啊,世事難料,人心叵測。他們剛回來,才不過一兩個月,事情就發生了急劇的轉換,一首小小的詩歌,就葬送了他們所有人的前程。這是怎麼回事啊?這首詩就是劉禹錫寫的,劉禹錫跟幾個朋友到長安的玄都觀裏邊去觀賞桃花,你就觀賞桃花不就完了嗎?不行,人家寫詩言誌抒情,這詩寫得好:
紫陌紅塵拂麵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劉禹錫《戲贈看花諸君子》
這詩一聽就有弦外之音啊,來到玄都觀裏,大家都是來看桃花的,我進來一看,哦喲,玄都觀裏這麼多新種的桃樹,這麼多新開的桃花,都是我老劉走了以後,你們才開的吧?這些樹都是我走了以後才栽的吧?朝廷上那些新貴們,都是我走了之後才提拔的吧?是不是?我走了你們都發達了吧?你說這不是招事嗎?劉禹錫後來在給朋友的信裏邊,也這麼說:
“一坐飛語,如衝駭機”——劉禹錫《謝中書張相公啟》
我這個話一說出來,就跟扣動了扳機一樣,引起了軒然大波。長安待不成了,皇上是一道詔書,給他們都升了一級,你們都別做司馬了,委屈著你們了,你們都做刺史,做首席行政長官,可有一樣,比原來的地方再遠點,那這還不如在跟前待著呢,是不是?其實你說是不是就是因為這首詩啊?也不是,這首詩說白了也就是一個導火索。剛才已經說了,唐憲宗解這道難題的答案,永遠在他手裏攥著,這是第一。第二,宰相裏頭還有好些人都是柳宗元等人當年的政敵,本來對他們回來就意見不統一,這時候正巧出現了“桃花詩”。那行了,你們就到更遠的地方賞桃花去吧,省得看見我們這些人心煩。完了,轉瞬之間,柳宗元在長安待了還不到一個月,就又要被貶到遙遠的他鄉,這次被貶還有一個特別麻煩的事,你知道為什麼呀,劉禹錫他寫這首詩,他貶得最糟糕,他被貶到了播州,就是現在的貴州遵義。當年的遵義,那真是不毛之地啊,當時整個播州的人口還不到三千人,不到三千人。那麼這個劉禹錫呢,他的母親當時已經八十幾歲了,這麼高齡的老母親,是不可能跟著他兒子到這麼落後的偏遠的這個地方去的,那說白了,這次他母親要是不能跟他一塊兒去,母子兩個從此就是生死訣別。柳宗元呢,是被貶到廣西的柳州,那兒其實也好不到哪兒去,柳州當時也就是七千多人,都是很貧困的地方,但是總比這個播州好點兒。
畫外音:
也許是樂極生悲,或許是唐憲宗根本就沒有寬恕的意思,柳宗元和劉禹錫他們因詩得禍,再一次從天堂墜入地獄。廣西柳州相比原來的貶謫之地湖南更為偏遠,柳宗元的仕途更加黯淡。但是,在得知好朋友劉禹錫被貶播州之後,柳宗元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這是怎麼回事呢?
康震:
柳宗元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什麼決定啊?他給朝廷寫了一封信,說劉禹錫的母親年紀太大了,以這麼大的年齡要跟著他去到那蠻荒之地,是完全不可能的。如果不跟他去,那就是母子生死訣別,這是不符合人道的。我有個提議,我這地兒雖然也差點,但是比起他那地兒,還是強點,我跟他換換,我的母親在永州早就去世了,我沒有家庭拖累,我去播州,他來這個柳州。寫信上去了,大家要知道,這可是個危險的建議,為什麼,你也不看看自己,現在是什麼情況,對不對?你哪有發言提建議的資格,你是個被貶的官員,你還跟朝廷提條件,還換,換什麼?五十步笑百步,你以為能好到哪兒去?他這信上去了,朝廷沒反應。還好,當時禦史中丞相當於我們現在的最高法院的院長,裴度這個人,我們多次講到這個人,他起了憐憫之心,就給唐憲宗說,說你看,這不合適,你給他貶到那麼遠的地方去,到時候他母親有個三長兩短的,朝廷的臉麵不好看啊,你得同情他呀。可是你別忘了,唐憲宗有自己的原則,唐憲宗說,他早幹嘛去了,作為人子,他做事情的時候,就要考慮到會不會給父母帶來麻煩,當初他鬧騰的時候,怎麼沒說孝敬父母呢?現在被貶到播州了,出現孝順的問題了,沒門兒。裴度說,您不能這麼說,讓人笑話,您正在侍奉皇太後,你也是個孝子,孝子說出這種話來,將來在大臣麵前您就沒法說話了。一句話點醒了夢中人,這唐憲宗才說,我其實隻是針對劉禹錫說的,並沒有針對他母親的這個話來說,還是裴度了解我,裴度愛護我,可是你要知道,唐憲宗是一個非常智慧的人,他才不會愚蠢到說,你給我寫封信,說我們倆換換,我就說那行,我給你去換換,那我成什麼了,成你倆跟班了,沒門兒。你說要換,這是你的主意,我是不同意換的,我重新給他安排個地兒,這叫皇帝的恩澤,要照太陽,也是我的太陽照到他頭上,跟你有什麼關係啊。所以你看,就這麼個事也能體現出來憲宗皇帝的這種手段。不管怎麼說,無論是柳宗元的這封信,他的請求,抑或是裴度的勸告,總算使得唐憲宗是收回成命,將劉禹錫改貶往連州,就是現在的廣東省的連縣,情況能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