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外音:
從唐憲宗元和元年起,柳宗元在湖南永州開始了長達十年的謫居生涯,其間雖有惡劣自然環境帶來的困擾與生兒育女的擔憂,但柳宗元也有機會去飽覽山水、了解民間疾苦,他的學術與詩文在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永州終究遠離中央,柳宗元時時刻刻都在盼望能夠回到長安,卻始終不見朝廷的詔令。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柳宗元的仕途竟成為一道無解之題,要想重回長安,柳宗元該怎麼辦呢?百家講壇邀請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震為您解讀《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第四集《破解一道無解之題》。
康震:
他還關心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我到底什麼時候才能重新回到長安呢?長安既是我的家,又是我要施展政治抱負的最大的舞台,最重要的舞台。可是我跟你說,柳宗元麵對的這個問題,說白了,就是一道無解的題,沒有根,沒有根的一道題。為什麼呢,因為這道題的答案在誰的手裏呢,在唐憲宗的手裏。唐憲宗不鬆開這個拳頭,柳宗元想要回到長安這道難題,就解不開。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唐憲宗登基之後,有好幾次重要的機會,本來柳宗元是完全可能回到長安的,但是最終沒有實現。
我們來數一數,唐憲宗的父親唐順宗,是在永貞元年的八月,把他的皇帝位置讓給了他的兒子,也就是唐憲宗。那麼,唐憲宗在元和元年的正月一日正式地登基,並且尊他的父親為太上皇。這時候按照慣例就要發布大赦令,他這個大赦令很有講究,這次大赦令說,除了死刑犯以外,其他所有的罪犯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赦免,並且給老百姓當中的老壽星送一些禮物。這次赦免,連除死刑犯之外其他所有的罪犯,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赦免,但是柳宗元有沒有得到呢?沒有。
到這一年的六月份,唐憲宗尊自己的母親為皇太後。這也是一件大事,這次又發布了大赦令。這大赦令程度就更深了,為什麼呢,就是死刑犯可以免死刑,改為流放。流放以下的各種罪行都可以減去一等。那大家想,連死刑犯都赦免了,殺人不過頭點地,最大的、最重的犯罪分子都赦免了,改成流放了,那柳宗元他們應該能回來了吧?沒有。
到了這一年的八月份,唐憲宗開始分封同姓王,但是同時下達了一道非常嚴厲的詔書,這道詔書的內容是這樣的:
“左降官韋執誼、韓泰、陳諫、柳宗元、劉禹錫、韓曄、淩準、程異等八人,縱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舊唐書·憲宗本紀》
就是你們這八個人,當初我貶的你們這八個人,我告訴你們,你們就踏踏實實地在那被貶的地方待著吧,我就是再大赦一百回,也赦不到你身上去。你們好好想想為什麼不能赦免你們。他說了,“縱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我就是再赦免,也不赦免你們。大家說為什麼呀?得饒人處且饒人,是不是?死刑犯都赦免了,難不成這幾個人比死刑犯還嚴重?你還真給說著了,其實原因啊,前麵咱們已經講過,也很簡單,柳宗元等人雖然不是死刑犯,但對唐憲宗來講,他們比死刑犯更可惡,更讓自己感覺到危險。為什麼呢,死刑犯那是刑事犯罪分子。那像柳宗元他們,實際上嚴格來講屬於什麼犯呢?是政治犯。當初唐憲宗要被立為太子的時候,柳宗元他們是站在唐憲宗的對立麵的。換句話說,如果讓柳宗元當年得逞了,那現在這個皇帝就不是唐憲宗了,誰知道是誰呢?他怎麼能饒過你啊?他這個題的答案,牢牢地、永遠地攥在我的手心裏,我隻要一天不死,你這道題就甭想解開。
畫外音:
從唐憲宗對待八司馬不依不饒的態度,我們可以看出,當年因政見不同而結下的恩怨有多麼深。可以說隻要唐憲宗不鬆口,他們的前途真是黯淡無光。但出身名門又少年得誌的柳宗元,自然不甘終老他鄉。那麼要想重回長安,他應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