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外音:
唐朝時期,社會觀念仍然延續了自南北朝時期以來的“門閥士族”製度,一個人的出身門第決定了他的一切,也固定了他的思維模式。柳宗元出身河東柳氏,他的多位至親也都與當時的各大豪門聯姻。這樣的宗族觀念使得柳宗元很難在擇偶觀念上妥協,再加上有《戶婚律》的規定,所以柳宗元有著很多的不得已。但是,畢竟柳宗元已經有了兩個兒子,河東柳氏後繼有人,那麼,他們後來的人生又如何呢?
康震:
現在啊,有意思的是我們回到那周六和周七,還記得那倆孩子吧?這個周六和周七,其中的周六後來被劉禹錫撫養,劉禹錫撫養了他。根據史料的記載,這個史料的來源是什麼呢?東雅堂本的《韓昌黎集》第三十一卷《柳子厚墓誌銘》裏邊的注釋說,唐懿宗鹹通四年,也就是公元862年,那一年的科舉考試錄取了二十五個人,其中有一個人排到第三名,他的名字姓柳名告,告就是告知的告,柳告。說這個人就是那位周六,就是柳宗元的孩子。大家可能說,你憑什麼說他是周六,他也可能是周七。我跟您說,這個名字你看上去好像是隨便起的,其實不然,它大有深意。這個名字從哪兒來呢?是從《周易》的益卦裏邊來的,益卦裏邊有兩句話,在第六三爻卦的卦辭裏邊說:
益之用凶事,無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易經》益“卦四十二”六三 風雷益
它的意思是,周武王去世了,在祭祀的時候增加人牲就沒有災禍。抓到了俘虜,中途去報告周公,舉行祭祀吧。
第六四爻卦的卦辭裏邊說,中行告公,從,利用為依遷國。意思是說,東征商國勝利了,在回來的路上,報告周公成王有命,把殷商的遺民處理好,對國家是有好處的。
你注意,在這兩個卦辭裏邊,出現了什麼呢,出現了“六”,出現了“告”,出現了“益”,就是得到什麼利益的那個“益”。柳宗元這個孩子姓柳,叫柳告,他的字叫用益,他的小名叫周六,這幾個關鍵詞都在這個《周易》的益卦的卦辭裏邊有體現,所以我們說,看上去仿佛是隨隨便便起的名字,其實裏邊是大有深意的。
你看,講到這兒我們知道,柳宗元煞費苦心地要為柳氏家族傳宗接代,你還真別說,他的目的還真達到了,這位周六還真是沒有辜負他父親的一番期待,雖然他考科舉的時候,距離他父親去世已經整整四十三年,他考中的這一年也已經四十七歲了,但是不管怎樣,他總算是沒有辜負他的父親,還有他那些遙遠的祖先,對於柳氏後代子孫的這種期待,這多多少少是柳宗元人生悲劇當中的一個喜訊吧,當然大家可能也會問一個問題,就是說,那柳宗元到底他是一個思想家、哲學家,他不可能在永州時期就考慮的是傳宗接代的事。沒錯,他還考慮另外一個重要的問題,這個問題是什麼呢?下集再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