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我說,伯金斯,這可是背叛啊!(2)(3 / 3)

沒有敵意?私下裏,懷斯勃德和莫裏斯公司的其他總裁們都像煮開了的水。傑裏·卡茨曼當時是威廉·莫裏斯公司的年輕代理人。他回憶說:“莫裏斯公司是這樣一個地方,你在那裏出生、長大,然後死在那裏。這五個人的所做所為,在某些人的思想裏屬於背叛行為。”莫裏斯公司的高級總裁們當然希望看到這五個人一頭栽倒,他們甚至傳出話來,說這五個人之所以被解雇,是因為他們偷了公司的打字機!有些年輕的代理人則看輕這個損失,他們預測說,他們可愛的威廉·莫裏斯公司不會受損失,因為“那些家夥不是總裁,他們隻不過是些普通的代理人。”羅蘭德·伯金斯把這些話當作一種讚揚!

邁克爾·羅森費爾德為此接受記者采訪時解釋說,並不是因為有什麼不滿而憤然出走,同時也暗示了他們離開的真正原因:“我們這些人隻想自己闖一番事業,而威莫公司的規模和它的建製並不能容忍我們這麼幹。我們熱愛這家公司,我們感覺到自己像是在離開自己的家一樣,可是,我們還是想自己獨立生活。沒有不滿,也沒有敵意,我們因為離開這家公司而難過,可是,又因為自己能夠自創公司而高興。”第二天星期五,就好像為了向整個娛樂圈顯示,這些人的背叛行為並沒有對自己公司正在進行中的業務造成任何影響一樣,威廉·莫裏斯公司在《每日雜聞報》上做了一個整版的廣告,上麵說,該公司“很高興成為‘新斯摩特斯兄弟表演’節目的代理,並希望‘媽咪和迪克’……一切如願。”

就在前一天早晨,《好萊塢記者報》在頭版登載了該報自己采寫的一篇報道《“威莫公司五位代理人組建新公司”》,把當時五個人的資曆順序排列出來,排得很有趣味:“一位在威莫公司有十六年資曆的老手,在被選為副總裁不到一個月後,竟然想要自立門戶,還帶走了威莫公司的四位關鍵代理人,企圖一起自己開店子。”換句話說,是羅蘭德·伯金斯領導了這次出走活動,而不是龍尼·梅耶,也不是比爾·哈勃,更不是邁克爾·奧維茨。

伯金斯就此事發表意見時機警地說,促使他們此時采取行動的關鍵因素,是威莫公司近來的調整活動,這次調整使經理們更直接地控製了西海岸業務的運作。可是,他堅持認為,最主要的動機還是因為這五個人想自創一番事業。“從根本上促成這次行動的,”報紙記者引述他的話說,“主要還是想設立自己的公司。這事兒我們談了有一陣子了。”

《好萊塢記者報》的文章說得很明顯,這五個人對威廉·莫裏斯公司構成了潛在的威脅:“他們在開辦公司的過程中,會削弱威莫公司的客戶網。”

在這部戲裏,邁克爾·奧維茨隻被看作是一個小演員,該文章僅有兩句話提到了他:“奧維茨在該公司僅有六年經驗,主要負責處理威莫公司的海岸日間節目的操作。他越來越關心黃金時間的節目活動,並代理過好幾位作家。”

由於該行業慢慢了解了這家新公司,開創者們就繼續努力,確保該公司能紅紅火火地開個好頭。最好的辦法就是與一家有名望的文學代理行合並,從而讓該公司得到現成的客戶。邁克爾·羅森費爾德與他最親密的朋友裏克·雷取得了聯係(倆人共有一架飛機)。裏克是亞當斯雷及羅森伯格公司的合夥人,這是一家相當有名望的文學代理機構,手頭上有大批腳本寫作者、電視片寫作人和作家。羅森費爾德說:“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從幾乎一名客戶也沒有,發展到擁有屬於一家極有實力的文學代理機構的全部客戶。”星期五,即1月10號,也就是這五個新合夥人在威廉·莫裏斯公司工作的最後一天,邁克爾·羅森費爾德和羅蘭德·伯金斯與裏克·雷和李·羅森伯格在多亨尼附近日落大街上的弗拉斯加迪飯店進餐。雖然在表麵上,這次合並聽上去像是一個好主意,可是文學代理行的合夥人們卻對人才代理機構不屑一顧,交易不太容易成功。“我永遠也不會到一家製片廠去為一名演員的車位談判”,山姆·亞當斯堅持說。羅森費爾德回憶說,邁克爾·奧維茨認為這種安排不錯。可是,在後來的年份裏,羅森費爾德認為,沒有與亞當斯、雷和羅森伯格幾個人合在一起,這是五個人的幸事。因為,由於文學代理行的那幾個人對人才經紀並不看好,羅森伯格相信“那個機構很有可能會毀掉我們”。

新公司於1975年1月13號星期一開張。雖然上個星期已經累得精疲力竭了,可是他們知道,自己仍然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公司還沒有正式取名字,但他們正在動腦筋想。各項任務都分了工,一位去找永久性的辦公地點,另一位去找辦公用品,再有一位安排電話的事,下午全部用於招攬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