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金納德?烏斯帝諾夫上將指揮帝國中央艦隊“漢尼拔”分艦隊一半以上的艦隻,在前麵全速飛行,許鴻釗上將指揮聯邦國防軍遠征艦隊在後麵追趕。雙方都保持著人類飛船最高的反作用力推進速度,二分之一光速。因此,兩支艦隊之間的距離將很可能保持著一百萬千米不變,直到他們耗盡能源。
因此,女將軍烏斯帝諾夫料定對手不可能在後麵徒勞地跟下去,必須想辦法與其保持若即若離的狀態,才使有效地吸引住對方,爭取更多的時間。
精密的計算後,“黑寡-婦”烏斯帝諾夫在“大西庇阿”號戰列艦上下達了一道命令:
“全體減速,三分之一光速!做好轉向準備!”
功率強勁的反方向火箭推進器噴發出熾熱的氫氧燃燒火焰。帝國軍錐形陣快速降低飛行速度。
這樣一來,雙方的距離也迅速縮短。
“全體全速前進!”烏斯帝諾夫再度下達加速命令。
憑借嚴密的計算機互聯控製,不用傳令官,司令官的命令直接傳送到各艦上,交由各艦計算機執行。所以一千五百艘組成的龐大艦陣步調一致,加速前進。
當帝國軍艦隊的速度穩定在二分之一光速時,後麵的聯邦軍已經快追了上來,距離剩下不到五十萬千米。
對手的行為讓許鴻釗意識到對己方形成的風險。
迅速做出考量後,在總旗艦“吳起”號戰列艦上的許鴻釗上將發出了果斷的命令:“停止追擊!轉向二七零度!”
數倍於敵的國防軍遠征艦隊很快便轉向了左後方,高速離去。
等到帝國軍再底調頭時,國防軍艦群發出的尾焰已經化作點點星光,快速消逝在虛無縹緲的太空中。
烏斯帝諾夫將軍認識到自己的策略已經失敗,連忙下達了一係列指示:
“命令,散開陣形,進入超光速,返回‘阿非利加’行星。派出通報艦,告知‘紮馬’空間站人員撤離,放棄空間站,通知其餘支隊,返回行星附近防守。”
她很清楚,敵軍已經掌握了主動權,隨時可能對“阿非利加”行星發動攻勢。在己方又處於劣勢之下,必須盡可能地集中兵力做重點防守。如果“漢尼拔”艦隊兵合一處,以死相拚,縱使援軍未能趕到,自己粉身碎骨,也足以令敵人受到重創。
許鴻釗並沒有如烏斯帝諾夫預料的那麼神勇。由於遠征艦隊之前一萬光年的征程趕得太急,人員和機器的勞損太過於嚴重,在與敵軍脫離之後,他不得不讓艦隊散開陣形進入超光速,到更遠的預定空間與後勤補給船隊會合。許上將決定先休整二十四小時,然後再直撲“阿非利加”行星。
他心裏也很清楚這樣做會給敵人以一定的機會。但這種機會隻是對“阿非利加”行星和“漢尼拔”艦隊而言的。無人通報艦以五百萬倍光速的阿庫別瑞速度七級飛往三千光年之外的行星“伊謝爾倫”,理論上隻要五個小時多一點的時間,可實際上卻要耗費至少一天的時間。而帝國軍從那裏派出增援艦隊時,載人的戰艦最快隻能飛到阿庫別瑞速度六級,其相應消耗的時間是無人通報艦的十倍。
所以,留給遠征艦隊的時間是十分充裕的。既然時間上允許,己方又占有絕對的兵力優勢,自然無須頂著疲勞急於發動進攻。盡管休息二十四小時,足以令“阿非利加”行星動員所有地麵兵力和預備部隊,也會讓“漢尼拔”艦隊集中到所有艦隻,可是即便如此,其兵力上仍然處於下風。
人類標準時間11月24日十八時,行星“阿非利加”的東半球卻日早晨時間,太陽“所羅門”剛剛躍出地平線。戰爭的警報已經傳遍了整個行星。所有十六到五十周歲的民兵、預備役人員都受到了征召。身為預備役軍官,蘿塔?斯陶德特退役少校,駕駛著空天飛機,運載著三十八名女性預備役人員,迎著朝陽,飛向太空。
在同步軌道的“石頭城”空間站上,她們登上了一艘武裝商船“角馬”號,然後加入“漢尼拔”艦隊的戰鬥序列,接受雷金納德?烏斯帝諾夫上將的統領。
除了原來的兩千五百艘戰艦,烏斯帝諾夫還得到了另外近千艘類似“角馬”號的預備役巡洋艦和武裝商船的增援。數量看起來還不少,不過實際戰鬥能力卻是令人懷疑的。將軍下定了拚死防守的決心,把地麵動員起來的二十萬民兵和預備役人員組成的星際陸戰隊員全部調到太空的戰艦裏,地麵一兵一卒也不留。她與行省總督維克托?瓊斯達成協議,如果“漢泥拔”艦隊在太空中戰敗,總督將直接向聯邦國防軍宣布投降,以避免行星上的人民和生態環境受到武力破壞。
無人通報艦雖然由智能計算機控製,可也似乎對當前的危急形勢有所了解。飛往“伊謝爾倫”行星通報敵情的無人通報艦“風信子”2008號開動阿庫別瑞引擎的最高功率,火速奔赴帝國軍的大本營。一路上,當它改出超光速做例行檢修時,還不斷地發出充滿警告信號的無線電,警告附近航線上的民船改走備用航線,以給帝國軍增援快速前進讓開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