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二課:為什麼要教授財務知識

1990年,我最好的朋友邁克接管了他爸爸的商業王國,而且做得比他爸爸還好。我們每年在高爾夫球場上見一兩次麵。他和他夫人的財產多得讓你難以想像,富爸爸的王國被管理得很好,而邁克已開始訓練他的兒子接替他的位置了,正如當年富爸爸訓練我們那樣。

1994年,我47歲時退休了,當時我妻子37歲。退休並不意味著無事可幹。對於我和我妻子來說,除非發生意想不到的大事,否則我們完全可以選擇工作也可以選擇不工作,並且我們的財富能避開通貨膨脹而且在不斷地增加著。我想這就是財務上的自由。資產已經多到可以自我增值,就像種下了一棵樹,你年複一年地澆灌它,終於有一天它不再需要你的照料,可以自己生長了。它的根已足夠深,你現在開始享受它的樹蔭了。

邁克選擇經營他的商業王國而我選擇了退休。

當我麵對一批又一批的人講演時,他們總是問我有什麼建議給他們,或是應該怎麼做。

“我該怎樣開始?”“有什麼可以推薦的好書嗎?”“應該為培養孩子做些什麼?”“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我怎樣才能掙到1百萬美元?”這使我總是回想起那篇我曾寫過的文章,其內容如下。

最富有的生意人

1923年,一些最偉大的領導人和最富有的商人在芝加哥“海岸酒店”舉行了一次會議。他們中有美國最大的獨立鋼鐵企業的領導人查爾斯。施瓦布;世界最大的公用事業公司主席塞纓爾。英薩爾;最大的煤氣公司領導人霍華德。霍普森;國際火柴公司總裁埃娃。克魯格,國際火柴公司當時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國際清算銀行總裁利昂。弗雷澤;紐約證交所主席理查德。惠特尼;兩個最大的股票投機商阿瑟。科頓和傑斯。利弗莫爾;美國第29任總統哈定內閣的成員阿爾伯特。富爾。25年後,他們中的9人就這樣去世了:施瓦布在度過5年借債生涯後身無分文地死去了;英薩爾破產後死於國外;克魯格和科頓也死於破產;霍普森瘋了;惠特尼和阿爾伯特。富爾則差點進了監獄;弗雷澤和利弗莫爾破產自殺了。

我懷疑是否有人說得清在這些人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看看時間,1923年,正是1929年市場大崩潰和大蕭條的前夜,這場大蕭條嚴重地衝擊了這些人和他們的生活。關鍵的一點是:我們今天生活所處的時代比過去更加不安定,我想在未來25年中會有更多的興衰起落,這是那些人曾經麵對過的。我想太多的人仍然過多地關注錢,而不是他們最大的財富——所受的教育。如果人們靈活一些,保持開放的頭腦並不斷學習,他們將在這些變化中一天比一天富有。如果認為錢能解決一切問題,恐怕這些人的日子就會不太好過。知識才能解決問題並創造財富,不是憑財務知識掙來的錢很快就會消失。

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在生活中,不在於你掙了多少錢而在於你留下了多少錢。我們都聽說過,一個窮人中了彩,一下子暴富起來,然而不久就又變窮了,他們雖然得到了1百萬美元但很快又回到了起點。還有這樣的故事,說一個職業運動員在24歲時就掙了幾百萬美元,但到了34歲卻露宿橋下。今天上午當我寫這本書的時候,報紙上就登有這樣一則新聞:一個年輕的籃球運動員,一年以前他還擁有幾百萬美金,可現在,他說他的朋友、律師、會計師拿走了他的錢,他隻能在一個洗車站幹著最低報酬的活兒。

他隻有29歲。因為拒絕在擦車時摘下冠軍戒指,他又被洗車站解雇了,所以他的事兒上了報紙。籃球運動員起訴洗車站,訴說艱難的工作和人們的歧視,他還說那枚戒指是他惟一剩下的東西,如果把它拿走,他就會崩潰。

1997年,我知道又有很多正要成為百萬富翁的人快要發瘋了。已臨近世紀的尾聲了,我很高興看到人們越來越富裕,我卻仍想提醒一句:從長期來看,重要的不是你掙了多少錢,而是要看你能留下多少錢,以及留住了多久。

所以當人們問我:“我該從哪兒開始”或“告訴我怎樣才能快速致富”時,他們肯定會對我的回答感到失望。我隻是對他們說我的富爸爸在我小的時候曾對我說過的話:“如果你想發財,就需要學習財務知識。”

我和富爸爸在一起的日子裏,這個思想始終繞在我的腦海中。可以說,我那受過高等教育的爸爸已經認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而富爸爸則強調必須掌握財務知識。

如果你要去建立帝國大廈,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挖個深坑,打牢基礎。如果你隻是想在郊區蓋個小屋,你隻須用6英寸厚的水泥板就夠了。大多數人,當他們努力致富時,總是試圖在6英寸厚的水泥板上建造帝國大廈。

我們的學校體係在農業文明時代就建立了,在某些方麵至今仍沒有什麼改善,孩子們從學校畢業時沒有學到一點財務基礎知識。一天,當人們在債務泥潭的邊緣掙紮而無法人睡時,他們便做起美國夢,認定解決他們財務問題的方法就是快點發財。

於是建摩天大樓的工作開始了。雖然進行得很快,可我們沒有建成帝國大廈,卻建了一座斜塔。不眠之夜又來了。

邁克和我在成年以後,我們可以有多種選擇,因為我們小的時候已經打下了堅實的財務知識基礎。

現在,會計可能是世界上最乏味的學科了,也可能是最讓人弄不明白的學科。但如果你想長期富有,它又可能是最重要的學科。問題是,你怎樣才能接受這門乏味而晦澀的學科並把它教給孩子呢?答案是:簡化它,首先可用圖來教。

富爸爸為邁克和我打下了牢固的財務知識基礎。由於當時我們隻是孩子,富爸爸就創造了一種簡單的方法來教我們。有好幾年他隻是畫圖和用一些單詞。邁克和我弄懂了那些簡單的圖、術語、以及用它們詮釋的錢的運動規律。在以後的幾年中,富爸爸開始加入數字。今天,邁克已經掌握了更為複雜難懂的會計分析,因為他有幾十億美元的公司要經營,他必須掌握這些方法。

我不這麼複雜是因為我的“王國”要小一些,但我們卻源於同一個簡單的基礎。在下麵幾頁,我會給你一些同樣簡單的圖,就像邁克的爸爸當初為我們發明的那些圖一樣。這些圖雖然簡單,卻使兩個孩子建立了取得巨大財富的牢固基礎。

規則1、你必須明白資產和負債的區別,並且盡可能地購買資產。如果你想致富,這一點你必須知道。這就是第一號規則,也是僅有的一條規則,這聽起來似乎太簡單了,但人們大多不知道這條規則有多麼深奧,大多數人就是因為不清楚資產與負債之間的區別而苦苦掙紮在財務問題裏。

“富人獲得資產,而窮人和中產階級獲得債務,隻不過他們以為那些就是資產”。

當富爸爸向邁克和我解釋這些概念時,我們以為他是在哄我們。當時,我們兩個不到10歲的小孩正等著聽到致富的秘訣,而得到的卻是這樣的回答。這回答是如此簡單以致我們不得不長時間地思考它。

“資產是什麼?”邁克問。

“現在別管它,”富爸爸說,“先記住我上麵說的那段話就行了。如果你能理解那些話,你們的生活會變得有計劃而且不會受到財務問題的困擾。正是由於簡單,它才常常被人們忽視。”

“你的意思是說我們所需要明白的就是什麼是資產,並且得到它們,然後我們就能致富,是嗎”我問。

富爸爸點點頭說:“就這麼簡單”。

“既然很簡單,那為什麼不是每個人都發財呢?”我問。

富爸爸笑了,他說:“因為人們實際上並不明白資產和負債的區別。”

我又問:“大人怎麼會這麼笨,如果這個道理很簡單,而且很重要,為什麼人們不把它弄明白呢?”

富爸爸於是花了幾分鍾向我們解釋什麼是資產和負債。

成年後,我發覺向其他的成年人解釋什麼是資產、什麼是負債十分困難。為什麼呢?

因為成年人要更聰明。大多數情況下,這個簡單的思想沒有被大多數的成年人掌握,因為他們有著不同的教育背景,他們被其他受過高等教育的專家,比如銀行家、會計師、地產商、財務策劃人員等等所教導。難點就在於很難要求這些成年人放棄已有的觀念,變得像孩子一樣簡單。高學識的成年人往往覺得研究這麼一個簡單的概念大沒麵子了。

富爸爸相信“KISS”原則,即“傻瓜財務原則”(Keep It Simple Stupid )。所以他特意為兩個小孩簡化了課程,而這又使兩個孩子所打的基礎更加牢固。

是什麼造成了觀念的混淆呢?或者說為什麼如此簡單的道理,卻難以掌握呢?為什麼有人會買一些其實是負債的資產呢?

答案就在於他所受的是什麼樣的基礎教育。

我們通常非常重視“知識”這個詞而非“財務知識”。而一般性的知識是不能定義什麼是資產、什麼是負債的。實際上,如果你真的想被弄昏,就盡管去查查字典中關於“資產”和“負債”的解釋吧。我知道那上麵的定義對一個受過訓練的會計師來說是很清楚的,但對於普通人而言可能毫無意義。可我們成年人卻往往太過於自負而不肯承認看不懂其中的含義。

對小孩子,富爸爸說:“定義資產的不該用詞語而是數字。如果你不能讀懂數字,你就不能發掘和辯認出資產。”“在會計上,”他接著說,“關鍵不是數字,而是數字要告訴你的東西。數字不是詞語,但像詞語一樣,它能告訴你它想告訴你的事。”

“許多人在閱讀,但並不十分理解他們所讀到的東西,因此有閱讀理解這一說法。而人們在閱讀理解方麵的需求和能力是不同的。例如,我最近買了個新的錄像機,附有一本錄像機的使用指南。其實我想做的隻是把星期五晚上我喜歡的電視節目錄下來,但我讀那手冊時幾乎要發瘋了,我甚至認為在我的生活裏沒有比學習怎樣用錄像機更複雜的事了。 我能讀出每個詞,但它們連起來後,我就不明白它們在說什麼了。在認字上我得了‘A ’,在理解上卻得了‘F ’,這和大多數人對財務詞條的理解情況是一樣的。“

“如果你想富有,你必須讀懂並理解數字。”這話我從富爸爸那聽到一千次了,同樣頻繁出現的話還有“富人得到資產而窮人和中產階級得到負債”。

下麵是區分資產和負債的方法。大多數會計師和財務專業人員不會同意這種定義法,但是這些簡單的畫卻是兩個小孩建立堅實的經濟基礎的開端。

為了教兩個不到10歲的孩子,富爸爸簡化了每件事,盡可能地多用圖,少用文字,並且很多年一直未加進數字。

上圖是收入表,常被稱為損益表。它常用來衡量收入和支出以及錢進錢出。下圖是資產負債表,它被用來說明資產與負債情況。許多初學經濟的人都弄不清收人表和資產負債表間的聯係,而這種聯係對於理解它們卻是至關重要的。‘很多人長期處於財務困境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們從來就不明白資產和負債的區別,而引起誤會的原因就是定義它們時所用的詞語。如果你想了解怎樣叫作含糊不清,隻需去字典裏查查“資產”和“負債”這兩個詞。

當然,字典中的定義對於受過訓練的會計人員來說是有用的,但對於普通人,這種定義過於專業、嚴謹,你讀出了那些定義裏的字卻很難理解它們串在一起時的真正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