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來的反擊戰中,索軍第26坦克師輕鬆地將埃塞軍攆回出發陣地。這次戰鬥也是是埃塞軍最後一次投入美製M41輕型坦克。在開闊戰場上使用這種輕型坦克與T-54、T-34/85坦克和裝備RPG-7火箭筒的步兵作戰,形同自殺。
一場戰爭自然不會這麼草率!
這場戰爭的起因實際上不僅僅隻是巴雷希望擴展領土,以便實現他一直堅持的“大索馬裏”理念,更多的還是埃塞俄比亞自己自亂陣腳的原因。
其實在早期巴雷就得到了秘密消息,埃塞軍政府已經失去了美國的軍事和經濟援助,加上民主革命後的埃塞軍政府對皇家軍隊進行了大清洗,空軍和陸軍絕大部分高級軍官被槍殺,埃塞軍隊的戰鬥力被革命的動亂糟蹋殆盡。
再加上另一個重要的原因,瑞典石油公司在1973年宣稱已經在歐加登發現了豐富的輕質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西亞德·巴雷就在1974年扶植歐加登的索馬裏族成立“西索馬裏解放陣線”, 趁埃塞國內動亂之際大搞分裂活動。
石油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美國在21世紀一直致力於攪亂中東局勢,如果中東這些石油資源豐富的地方有了合法政府,那麼美國的石油利益就會受損,巴雷自然也懂得石油的重要性。
1975年底,巴雷一手組建的“西索馬裏解放陣線”已經組成5萬人的武裝,西亞德·巴雷認為對埃塞軍隊發動進攻的時機已經成熟,1977年7月13日,“西索馬裏解放陣線”就向埃塞南部城市戈德城發起猛攻!
西亞德·巴雷命令索馬裏空軍出動支援,埃索之間的“歐加登戰爭”正式爆發。25日,孤立無援的戈德城淪陷,歐加登大約60%的土地已在索馬裏的控製下,興奮的“西索馬裏解放陣線”成員在城裏大肆劫掠,並當著一些西方記者的麵把埃塞士兵的頭顱砍下!
埃塞俄比亞當局也沒有坐以待斃,門格圖斯政府好不容易才推翻了埃塞俄比亞帝國,他們還沒來得及享受革命成功的“紅利”,怎麼能讓巴雷趁火打劫占了便宜?
嚴重的外患使埃塞人認識到必須重新團結起來保衛歐加登,所以埃塞領導人門格斯圖上校及時阻止了手下人的清洗行動,把所剩無幾的前皇家軍隊軍官放回軍營。
他還頂住壓力與以色列達成協議,允許埃塞境內的猶太人移民以色列,交換條件是以色列派出飛行員幫他駕駛美製戰鬥機,奪回歐加登的製空權。
經過這些以色列雇傭軍的努力,索馬裏空軍暫時從歐加登的天空消失了,但埃塞陸軍卻仍然抵擋不住“西索馬裏解放陣線”和索馬裏陸軍的聯合進攻,9月9日,連接歐加登與埃塞腹地的重鎮季季加失守。
打不過怎麼辦?當然是找後麵的老大求援了。
麵對危局,門格斯圖主動向索馬裏西亞德·巴雷的“後台”前蘇聯示好,表示將允許前蘇聯在埃塞設立軍事基地並驅逐美國軍事代表團。
蘇共中記勃列日涅夫很快便邀請他訪問莫斯科,雙方隨即簽署了一攬子軍事合作協議,前蘇聯不僅向埃塞提供軍事顧問和武器裝備,還推薦古巴向埃塞派兵,“支援埃塞人民的革命”。
接下來的事情發展方向完全出乎索馬裏政府的預料。前蘇聯與包括古巴在內的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堅決反對索馬裏的行為。
西亞德·巴雷得知消息後,一怒之下將國內的6000名前蘇聯顧問全部驅逐出境,但這一魯莽舉動反而加劇了自己的困境,這也是巴雷帶領的索軍失敗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