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索馬裏往事(一)(2 / 2)

蘇聯對這樣的盟友可是來者不拒的,又何況索馬裏處於亞丁灣這個重要的戰略位置,之後自然是資助不斷。就這樣,巴雷在很短的時間裏就奪回了原本和埃塞俄比亞有爭議的大片土地。

這時恰逢埃塞俄比亞的民主革命,最終在1977年確立以門格圖斯·海爾·馬裏亞姆上校為首的政府。很快兩個政府就為了歐加登省而大打出手。但是飽受內戰之苦的埃塞俄比亞內部還有三股分裂的勢力,這讓門格圖斯政府疲於奔命。

之後的戰爭結果也就顯而易見,自然是埃塞俄比亞被索馬裏共和國完全碾壓,埃塞俄比亞處於了完全的下風。在歐加登戰爭後,索馬裏共和國的軍隊是清一色的蘇聯裝備,巴雷的軍隊已經基本實現了製式化,這讓他們的戰鬥力強勁,打幾個積弱鄰國還是綽綽有餘的。

其實早在1969年,蘇聯就提供給索馬裏第一批作戰裝備,包括100輛T-54、T-34/85和150輛裝甲輸送車(BTR-40、BTR-50和BTR-152)。索馬裏在此基礎上成立4個坦克營,還利用蘇聯援助的幾百門火炮組建了2個炮兵營(裝備ZIS-3和M-30)、2個重炮營(裝備帶火控雷達的100毫米口徑KS-19高射炮)、3個防空營(裝備37毫米V-47雙管高射炮和14.5毫米ZPU-2高射機槍)。在索馬裏軍隊裏,火炮都集中到炮兵旅,每個旅下轄三個營,每個營裝備36門火炮。

巴雷將索馬裏最有戰鬥力的部隊全都集結在歐加登台地附近,主力是第26坦克師(轄2個坦克旅、1個獨立坦克營、2個摩托化旅、3個步兵旅和2個炮兵旅),第60師(轄2個坦克旅、1個獨立坦克營、3個摩托化旅、2個步兵旅和1個炮兵旅),第54師(轄3個步兵旅)。

其中,4個坦克旅全部裝備T-54。獨立坦克營和摩托化旅中裝備的主要是T-34/85,有時候也會把T-54和T-34/85坦克混編。

索軍裝甲輸送車的主要類型是BTR-60PB(1975-1976年獲得)。此外,炮兵方麵已有4個營裝備新型122毫米D-30榴彈炮。2個炮兵旅還獲得BM-21“冰雹”火箭炮營。

但是,索馬裏卻在1977年下了一步錯棋,這也為以後的失敗埋下了種子。

巴雷對埃塞俄比亞不宣而戰!

自信的巴雷認為以索馬裏現在的軍隊完全可以在戰爭中蹂躪他的對手,其實按照當時兩軍的實力對比,巴雷的想法也沒有什麼錯。

但是戰爭可不隻是簡單的雙方軍事實力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