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索馬裏往事(一)(1 / 2)

摩加迪沙,這裏是康宇索馬裏“浴火重生”計劃的第一站,也是這個計劃中最重要的一環。這個位於索馬裏中謝貝利州的首都的戰略意義不言而喻,占領了這裏就可以對外聲明建立合法政權。

在索馬裏內戰爆發前,索馬裏境內共分有18個州份。索馬裏內戰爆發後,索馬裏出現索馬裏蘭、邦特蘭、加勒穆杜格等地方割據政權。2012年,索馬裏實行聯邦製,除索馬裏蘭之外的地方割據政權先後表示護聯邦政府。

目前,索馬裏名義上有8個聯邦成員國,分別為奧達蘭、邦特蘭、加勒穆杜格、索馬裏蘭、卡圖莫、希曼和赫布、西南索馬裏和朱巴蘭。

索馬裏這個國家所處的地域位置注定它在亞丁灣的重要地位,本來在這個地方索馬裏應該是快速發展,靠著海灣發家致富。但奈何國家積弱,從上個世紀開始就成了各大國角逐的戰場。

索馬一直戰亂不斷,特別是經濟和教育已經因為動亂的原因停擺了很長時間,這也就間接導致了索馬裏海盜的橫行。素來都有逼上梁山的說法,老百姓因為被當權者壓迫壓榨隻好落草為寇。

但是索馬裏就不一樣了,海盜已經成為了他們的一個職業一樣的身份,很多靠海的居民選擇了成為了一個海盜,這樣比打漁捕撈的方式來錢更快也更方便。

亞丁灣是也門和索馬裏之間的一片阿拉伯海水域,他通過曼德海峽與北方的紅海連接,以也門的海港亞丁為名。亞丁灣是船隻快捷往來地中海和印度洋的必經站,又是波斯灣石油鼠王歐洲和北美洲的重要水路。

亞丁灣水域麵積達53萬平方千米,除了也門的亞丁港,還有東非吉布提的吉布提港,是印度洋通往地中海大西洋航向的重要燃料港和貿易中轉港,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得之亞丁、失之亞丁,悲催的索馬裏不但沒有享受到貿易和運輸帶來的紅利,反而成為了各大國手裏的棋子。如若這裏的戰略位置沒有那麼重要,說不定索馬裏還是一個和平發展的國家,也不至於淪落到現在的地步。

本來非洲之角隻有一個國家,那就是埃塞俄比亞。但是二戰之後,民族的覺醒也導致了東非出現了更多的國家,所以這些國家之間也就存在了很嚴重的領土爭端。

之前的宗主國英國在之後放棄宗主權後,為了分化各大勢力進行了“分而治之”的策略,不顧當地部落和民眾的反對惡意劃分了國界,這也為日後的爭端埋下了種子。

1964年英國完全撤出了蘇丹和也門,在大國壓製的“火 藥桶”也漸漸升溫,在沒有了大國的幹預下,起初還保持克製的國家們開始了殘酷的“重畫邊界線戰爭”!

1949年,索馬裏發生了軍事政變,以穆罕默德·西亞德·巴雷為首的軍人集團掌握了索馬裏的政權。巴雷在1974年投靠了前蘇聯,宣布走“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索馬裏也就成了“索馬裏共和國”,還與蘇聯簽署了友好互助條約,成為了莫斯科的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