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是暗示將軍向他道歉。”

“身為將軍,怎麼能向轄下藩侯低頭呢?”

“也許,信長在等待將軍從二條禦所外出流亡。”

“如果不流亡,將如何?”

“那麼信長就會攻擊二條禦所,放火燒盡。”

義昭聽了不禁戰栗。數日後的陰雨之夜。從二條禦所後門走出一小隊兵馬,過了濠橋後,悄無聲息,向北落荒而去。

負責監視的蜂須賀正勝報告說:“將軍確在一行之內。”

“是嘛。那麼,連續15代的室町幕府,就此告終了。”秀吉感慨良深地說。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自應仁之亂以來,混亂已極的戰國時代,從此局勢大變了。

7月底,信長率精銳部隊行向近江北方,出擊朝倉及淺井。織田軍起初佯攻淺井長政的小穀城,然後鋒頭突然一轉,改攻木本的朝倉軍陣營。朝倉義景粗心大意,未曾防備,當即潰敗,逃回一乘穀城。織田軍馬不停蹄,乘勢攻城,一天就攻陷了一乘穀。

義景逃出城,躲入東雲寺,但槍聲已逼近寺門,於是切腹自盡,而孤掌難鳴的淺井長政,也終於在8月底投降織田信長。信長凱旋回師時,召見秀吉說:“淺井的領土18萬石賜與你。既成為大國領主,著即將姓改為羽柴。”

秀吉非常感激,叩首回答說:“謝主上!此後即稱為羽柴築前守秀吉。”

從日吉丸到木下藤吉郎,從藤吉郎到秀吉,再從秀吉改姓加銜為羽柴築前守,終於成為領有江州18萬石的藩侯。當時,是1574年,秀吉才39歲。

秀吉並沒有移駐小穀城,而是在該城南方琵琶湖畔的長濱築一新城,第二年春,從墨股城移來。前臨琵琶湖及四明嶽,後倚伊吹山脈的長濱城,在秀吉的經營下日益興旺。

此時秀吉的麾下有參謀竹中半兵衛,重臣亦皆以一當千之勇士,有秀吉之弟秀長、蜂須賀彥右衛門、生駒甚助、加藤作內、增田仁右衛門、山內一豐、大穀吉繼等。侍衛隊則除了原來的堀尾茂助、福島市鬆、加藤虎之助、片桐助作,又新加入石田佐吉(即以後的石田三成)。

宏圖大誌

自從父親信玄去世後,甲斐的武田勝賴,3年之間招兵買馬、整頓軍紀,然後下令出擊尾張國德川家康。全軍1.5萬,旌旗飄揚,戰鼓咚咚,浩浩蕩蕩地出發了。岡崎城的德川家康,不得不再與武田軍一決勝負。這一次,織田信長的援軍及時趕到。兩軍相遇於設樂原。

1575年5月21日黎明,武田勝賴充滿信心地發動總攻擊,甲斐1.5萬勇士,士氣如虹。武田家位於遠離中央的偏遠地帶,不知海外進來的火藥、火槍等新武器已經改變了戰術。武田軍沒有火槍隊,仍然以槍騎兵為先鋒,做猛烈的衝鋒。

喊殺聲中,武田軍發起了勇猛的衝鋒,織田與德川的聯軍則靜待時機。當武田軍快衝到聯軍陣地前的圍柵時,一聲令下,各個陣地上的火槍齊發。震耳欲聾聲中彈如雨下,隻見武田軍勇士東倒西歪,陳屍遍野。精銳的武田軍終究不敵火藥槍彈的威力,大敗而逃,生還的將士,不足3000人。這場戰役在日本史上稱為“長筱之役”。

這場戰役中,羽柴秀吉擔任前鋒,又立下大功。擊敗勝賴的信長無暇休息。入夏,即上京晉見天皇。天皇賜信長右大臣的官位,也賜信長的部下柴田勝家、林信勝、佐久間信盛、丹羽長秀、池田信輝、羽柴秀吉、明智光秀等人以爵位。現在,織田信長名副其實地掌握了日本的政權。

1576年元月,信長決定在近江的安土修建一座宏偉的城池作為新居。大約在這個時候,越後的領主,名將上杉謙信死亡。當安土城內高聳的豪華壯麗的五層天主閣完成的時候,信長召喚秀吉。

“秀吉,能不能幫我做一件事?”

“請說。”

“率軍隊去中部地方,讓毛利一族歸服。”

“遵命。”

不用說,秀吉非常感激信長的知遇之恩。織田與毛利之爭是一場龍虎鬥,秀吉被選為此戰的總指揮官,也是無上的光榮。

“秀吉,攻占中部地方,恐怕會耗費時日。也許5年甚至10年也說不定。”

“就是20年也在所不辭。”

“這段日子裏,如果我死亡,領土也被奪,我們應該怎麼辦?”

“就取中部地方為領土。”

“如從中部地方被逐,我們應該怎麼辦?”

“渡海取九州島。”

“如果又自九州島被逐呢?”

“到朝鮮。從朝鮮被逐,就到大明(指中國明朝)。男子誌在四方,什麼地方不可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