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無疑的即將掀起一個經濟建設的高潮和一個文化建設的高潮。以作為全國唯一獸醫學院的本校而論,在這兩個建設高潮中間,都是負有極重大的使命的。

從教育方麵說,我們的學校將不再是為統治階級裝飾門麵,為舊社會作花瓶的機關了,也不能徒以每年訓練了一班大學畢業生為己足;必須將畜牧獸醫的科學知識普及到每一個農村和牧野,使每一個農牧同胞都真正能受到它的實惠。同時針對農村牧野的實際需要,隨時進行各種研究工作,來替農牧同胞解決實際的問題;換句話說,就是要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把提高和普及相互區別而又相互結合起來。在這一方麵尤其要配合政府的民族政策,注意到邊疆的遊牧民族的利益,幫助改善他們的生活,提高他們的文化水平。

從經濟方麵說,我國原來擁有極豐富的畜產資源,可惜技術落後,缺乏整理和改進,所以畜牧生產事業至今還停留在半原始的狀態;如何組織牧民,化遊牧為定牧;改良品種和飼養管理,增加產量;防治疾病,保障畜產的安全;發展畜產工業,提高畜產品的經濟利用;使每個同胞都能有乳卵肉食的營養,毛呢皮革的衣著,來享受近代人應過的生活,這實在是我們當前最重要的任務,也是我們可以貢獻於祖國的偉大工作。

這些工作在過去反動政府統製之下,我們即令有此理想,也無由實現,有此抱負,也無由施展。現在,許多先烈替我們開辟了一條坦途,一個真正代表大多數人民利益的政權產生了,客觀的條件具備了,剩下的就是看我們自己如何努力了。同仁同學們,讓我們攜手並進吧!一個富強康樂高度文明的祖國的遠景正在召喚著我們!

《國立獸醫學院校刊》第一年第三期

1949·10·1

(五)和新生談談畜牧獸醫

———兼送獸醫係第二屆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

(一)

本院的任務是培養畜牧獸醫的高級建設人才和研究畜牧科學,因此,進入本院的新生將要分別學習畜牧學或獸醫學。畜牧學的目的乃是講求家畜的飼養、管理、繁殖、改良以及畜產品的產銷製造等等,獸醫學的目的則是研究家畜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以及衛生的改進等等,二者都是以家畜為其主要對象的。

我們為什麼要在家畜身上費上這樣許多心思去研究他們呢?原因是家畜和我們人類的關係太密切、太重要了。以人類的日常生活來說,我們穿著的皮、革、呢、絨,食物中的肉、卵、乳、酪,無一不要靠家畜的給養;我們漢族的住室雖然取材於畜產品者較少,但是許多兄弟民族的棚帳幕包則完全是用家畜產品建造的;還有我們耕作、運輸和旅行時用以拉犁、輓車和騎乘代步的動力,以及日常用具中以骨、角、毛、羽製成的各種器皿,也無一不要靠畜力畜產的供應;從上麵這幾個主要的例子就可以看出家畜對於我們衣、食、住、行、器用各方麵的關係是如何的密切,人類是不能一日脫離家畜而單獨生存的;至於在許多遊牧的兄弟民族,畜產更是國家的一項重要富源,畜產常占國民經濟中的極大比重。我們中國的畜牧事業雖然停留在極原始的狀態之下,但估計畜牧事業的收入已占國民經濟的15豫耀18%,今後若稍加改進和發展,提高到25豫耀30%是不太困難的。又從對外貿易方麵來說,在抗日戰爭以前,我國畜產品的輸出常為出口總值的22豫耀24%,恒占各種出口貨物的首位;這些出口的畜產品主要是皮毛、豬鬃、腸衣和蛋品,作為家畜主要產品的乳肉,因為我們的工業幼稚,加工和保藏較難,是很少出口的;將來若再向這兩方麵稍加發展,我國畜產品在出口貿易和換取外彙的地位上是更將提高的。除此而外,家畜中的軍馬、警犬和傳書鴿等對於國防上的貢獻,就更不是金錢所能計算的了。

在中國的畜牧事業中間,西北陝、甘、寧、青、新五省又占著特出的地位。西北家畜的數字,估計羊和駱駝約各占全國的三分之二,馬、驢、螺約合占全國的五分之一,牛約占全國的七分之一(這是因為西北水牛很少的原故),僅有豬和家禽兩項,前者因為宗教關係,後者因為西北沼澤缺乏,為數較少,豬約占全國3.7%,家禽約占全國2%。在西北的總麵積中,約有一半可作牧地,比起已耕地來要超過二十倍,比起可耕地來也要超過十倍以上。西北人民的收入,一般約有40%是從畜牧而來,在兄弟民族聚居的地區如新疆省,則在70%左右,在純牧區幾乎是100%,由此可見西北畜牧事業在全國的地位和在西北五省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了。

(二)

畜牧事業雖然占著我國國民經濟中間這樣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們的畜產距實際的需要還是相差很遠的。從食這一方麵來說,我國每年所產的各種肉類、蛋類和乳類,若平均分配給全國人民,每人每隔三四日才能得肉一兩,每隔二十日才能得蛋一個,而乳類就更少得可憐,每人全年才能得兩斤半左右,即每日平均不及四西西。從衣這一方麵來說,全國每年所產羊毛,每人約僅能分得三兩,除去其中的剛毛和兩型毛,剩下的細毛還不夠織一雙手套!由此就可見我們的畜產品還隻能算是極其貧乏的。我們每年之所以還能有那樣大量的皮毛蛋品出口,完全是我們廣大人民節衣縮食的結果,無怪我們絕大多數同胞終歲難得一次肉卵之食,畢生難見一寸毛呢之衣了。

即使這遠不敷需要的少量畜產,因為內外戰爭的破壞和反動政府的摧殘,還有著下降的趨勢。以西北為例,近十年來青海的家畜減少了40%,寧夏的馬減少了70%,駱駝減少了53%,羊減少了30豫耀40%,別省別區很多也有類似的現象,因此就使農牧人民的生活蒙受了嚴重的威脅,國家的財富遭到了很大的損失。解放以來,這種衰敗的趨勢雖然已經基本遏止,但是全國家畜每年因凍餓和各種疾病而死的還非常之多,因此欲求畜牧業的恢複和發展,還有待我們作很大的努力。

在為害家畜的各種疾病當中,首先是各種傳染病和寄生蟲病所致的損失最大。據抗日戰爭以前的估計,我國家畜因幾種主要傳染病的損失,每年即在六億元以上,折合現行幣製,約值人民幣十萬億元。至於各種寄生蟲的為害,因為比較分散、隱蔽和緩慢,常為一般人所忽略,因此也沒有注意去估計它們所致的損失。但在別的國家,寄生蟲所致的損失常在傳染病以上,例如美國1941年的統計,全國家畜全年因各種較重要疾病的損失約為四億一千八百萬美元,其中直接因寄生蟲所致者即達二億九千一百餘萬美元,幾占總數的70%(見美國農業部1942年年鑒頁116),間接因寄生蟲所致的損失尚不在內。我國各地近來報告家畜寄生蟲害者日多,其所致的損失,即令不比傳染病更多,至少也當與傳染病相等。

在這些家畜的傳染病和寄生蟲病中間,還有四五十種是可以傳染於人類的,重者可以引起死亡,輕者也足以削弱人類的健康,例如炭疽、鼻疽、瘋狗病、結核病等傳染病和無鉤絛蟲、有鉤絛蟲、棘球細粒囊胞蟲等寄生蟲病就是最顯著的例子。我國各地城鄉居民因受家畜或家畜產品的傳染而患炭疽者時有所聞,受瘋狗病的傳染而死者也屢見不鮮,至於受無鉤絛蟲和有鉤絛蟲的寄生者就更普遍了。由此可見家畜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防治不僅是一個重要的畜牧獸醫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從事獸醫工作的人,不單可因減少家畜死亡而間接增進人類的幸福,也可因撲減這些可傳於人類的疾病而直接裨益人類的健康。

此外,我國各地,尤其西北各地家畜每年冬春之交因為凍餓而死者,其損失也是非常可驚的。舉最近的一個事實為例:今年冬春之交寧夏鹽池縣一帶的綿羊,因為氣候嚴峻,飼料缺乏,饑寒交迫,再加上內寄生蟲之為害,在二十四萬多頭綿羊中竟死去三萬餘頭,一次損失即在人民幣二十億元以上,屍橫遍野,白骨嶙嶙,當地農牧人民創痛深巨,悲號泣涕的情形,慘不忍聞(根據本院家畜寄生蟲病研究所主任許綬教授由寧夏寄回的報告)。在西北其他地區和個別年份,家畜因凍餓和寄生蟲所致的春季死亡,尚有高達30豫耀40%的,其亟待防製的嚴重情形就更可想見了。

(三)

從整個國家來說,畜產是一宗重要的財富,從人民的生活來說,畜產品又是最好的衣食資源。任何人都了解,用毛呢和皮革所作的衣服鞋帽,要比用布褐所做的溫暖舒適美觀耐用得多,在食物中間,家畜家禽以及它們所產的乳卵,乃是人類最好的養料,其品質遠遠超過其他的食物,因為肉卵乳酪中的動物性蛋白質對於我們人類的身體的營養價值,要比植物性的蛋白質高得多。事實證明,凡是以動物性產品為主要食物的民族,身體要比以植物性產品為主食者健康得多,我國各兄弟民族和漢族人民體況的對比,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除此而外,動物性食品對於人類智力的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恩格斯在“從猿到人”中便已很明白地指出了:“肉類食物在差不多完備的狀態下包含著為身體新陳代謝所必需的最重要的材料……這種為腦髓的營養和發展所必需的材料……輸送到了腦髓裏去,腦髓就因此一代一代更迅速更完善地形成起來了……假若不肉食,人就不會發展到這個地步。”

家畜產品雖然是人類最好的衣食原料,但如前節所述,我國同胞每年每人所能享用的還隻是極其有限的,因此就使我們廣大人民的生活,一直停留在非常困乏的階段,我們民族的健康尤其蒙受了很不利的影響。現在人民革命事業已經在廣大的國土上獲得了勝利,革命的目的原是為著改善我們生活,使大家不但能過足衣足食的日子,而且要能過美衣美食的日子,因此發展畜牧、增加畜產、防治家畜疾病、增進人畜的健康,不但已成為我們今後建設工作中的重要經濟任務,也將為整個革命工作中的重要政治任務,是需要我們來大力推進的。

我們要推進這項工作,目前是具備著極其優越的條件的。首先我們有著億萬勤勞的農牧人民,他們有著傳統的愛護家畜的美德和幾千年飼養家畜的豐富經驗,翻了身之後尤其渴望改進農牧技術,熱烈響應政府的號召,發展生產,提高生活水平。其次,我們有著廣大的草原和牧地,據估計僅長江以南便尚有六億畝以上的草地可資放牧,幾達全國耕地麵積的一半;至於東北、內蒙古、尤其西北的牧地麵積就更加廣大,雖然其中很多地方還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充分合理地利用,但是隻要加以初步的改良,就不難使育載家畜的數量提高一步。再就中國的耕地來說,目前我國的糧食產量不但已經能夠自給自足,而且還有得剩餘來接濟印度和其他的鄰邦,因此糧食作物的栽培麵積已經沒有增加的必要;將來耕作技術和種子肥料不斷的改進,單位麵積的產量還要增加,糧食作物的栽培麵積還可以縮小,而最好的利用這些結餘下來的耕地和還未開墾的荒地的方法,莫過於學習蘇聯先進的牧草輪作製,種植牧草和飼料作物,一方麵可以保持水土,增進地力,一方麵可以發展畜牧,改善廣大人民的生活享用。(參閱本校刊任繼周先生“用牧草輪作來改進中國的農業”一文)。最後,自從人民政府成立以來,從中央以至地方無不對發展畜牧事業寄予極大的重視。以西北為例,彭德懷主席在迭次的報告中都會指出,西北的經濟建設當以發展農業和畜牧為主,習仲勳副主席也曾昭示,民族工作和畜牧事業是西北最重要的兩大實際問題。在西北軍政委員會之下,還特別設立了有史以來全國的第一個畜牧部,主持整個西北的畜牧改進事宜和獸醫防治工作,就充分可以表示政府對於西北畜牧事業的重視,也為西北畜牧業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無際的前途。

然而,我們目前也不是完全沒有困難的,其中最大困難之一,就是畜牧獸醫技術人才的缺乏,大大地影響了整個畜牧獸醫事業的推進。為著減少這一方麵的困難,作為全國唯一獸醫學院而分設有畜牧、獸醫兩係的本院就蒙受了政府極大的注意,雖然在財政極端困難之中,仍然不忘盡力扶助本院的發展,以期培養更多的畜牧獸醫建設人才,各位新同學就是在這樣一個情況下進入本院來開始畜牧獸醫科學的學習,準備將來獻身於人民畜牧獸醫建設事業的。

我們願意向各位同學致以最誠摯的祝賀,因為諸位所擇定的正是一項最能報效祖國和最為人民所需要的偉大事業。出身農村的同學們當能意識到蕃碩壯健的家畜和質量豐美的畜產品是如何地為農牧同胞所迫切歡迎;稍知民間疾苦的同學們也不難了解,當家畜患病死亡的時候,農牧同胞是如何地痛苦,如何地渴望防治;廣大人民的營養又是如何地亟待改善,生活是如何地亟待提高;而我們從事畜牧獸醫的工作者正可以從這兩方麵來貢獻國家和服務人民,積累國家的財富,減少人民的損失,我們能說這不是一樁造福人類社會的偉大事業嗎?

我們的事業雖然是一種極其偉大的事業,但卻也是一種極其艱巨的事業;首先,畜牧獸醫科學乃是一種廣博精深的學問,學習這兩項科學的人除須具備相當的文化水平和科學基礎之外,還須要有堅強的學習毅力;正如馬克思所說:“隻有那在攀登上不畏險阻的人,才有希望攀到光輝的頂點。”其次,學習這兩項科學的人將來學成之後,多半是要到環境極其艱苦的農村和牧野去工作,去和自然作無情的鬥爭的,因此,比相當的文化水平和科學基礎更重要的,是要有吃苦耐勞,不怕困難,不計個人利害得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才能擔當祖國和人民所給予我們這項無比光榮的使命的。要缺乏這樣的決心和高貴的品質,是很難成為一個優秀的畜牧獸醫工作者的。

同學們,你們既已選定這項職業而進入這所學校,充分表示你們正是祖國最優秀的兒女和有誌的青年,讓我們向你們致以最熱烈的歡迎,來共同努力,為建設人民的畜牧獸醫事業而奮鬥到底!

《西北獸醫學院院刊》第三年第三期

1951·7·1

(六)應當樹立“大畜牧業”思想

我國發展畜牧業的潛力是很大的,現在遠遠沒有地盡其利、物盡共用。對於發展畜牧業,我覺得下列兩方麵的思想認識問題還有待澄清和統一。

一種是我們經常可以聽到的所謂“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的論點。這幾句話,前兩句是正確的,而“宜牧則牧”的提法,隻有部分真理。這實際上是一種把畜牧業排除在林區和農區之外,隻將它局限於牧區或者草原區之中的論點。世界上隻要是植物能夠生長的地方,就能夠飼養牲畜,發展畜牧業。例如森林,隻要不是苗圃和幼林,隻要地上同時還長有適口的青草,就能放牧牲畜,其中疏林地帶作為牧場的價值,甚至比好的草原還高。而放牧的牲畜反過來又可以為森林施肥,促進樹木的生長,做到林牧兩利。至於作物區,除輪作和套種的飼料以及牧草和綠肥作物可以喂養牲畜之外,農產品加工之後的糠、殼、麩、渣、糟、漿、餅、粕,無一不可作為牲畜的飼料。至於草原和草山之可以放牧牲畜,水域之可以飼養水產,更是普通的常識。甚至城市周圍,也可以利用殘羹剩飯以及屠宰下腳料和食品工業的廢料來發展養豬、養雞和奶牛等事業。由此可見,畜牧業是無處不相宜的。尤其是作物區更是一個最大的畜牧業基地,目前我國95%以上的肉和100豫的蛋都是靠這裏供應的。所以,我們除應樹立“大農業”和“大糧食”的觀點之外,還應當樹立“大畜牧業”的思想。也隻有在全國所有的地方都把畜牧業重視起來,發展起來,“大農業”和“大糧食”的目標才能達到。

二是那種害怕人民“胖”起來的思想。有這樣一些議論,說什麼要保持我國人民的優良膳食傳統呀(實際上是一種吃素菜飯的傳統),不要走外國人的彎路,要提防我國人民過於肥胖起來,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上升呀,等等。持有這樣觀點的同誌,至少是離開中國的實際遠了。目前我國人民平均全年不過24斤肉,許多地方的農民由於種種原因,食肉量還遠遠低於這個水平。假如按照目前我國畜牧業的常規速度發展下去,到2000年,全國每人每天才不過能吃到一兩四錢帶骨肉,每三天才能吃到兩個雞蛋。那麼,我們首先應當為廣大人民擔心的,絕不是什麼肥胖症和心血管病的問題,而是蛋白質和其他營養仍然不足的問題。

一旦這兩個認識上的障礙澄清之後,我們就會看到,在我國發展畜牧業的前途是十分廣闊的。畜牧業的關鍵是飼料問題,而節約和開拓飼料來源的途徑是很多的。首先可以把每年直接用作燃料燒掉的兩億來噸秸稈中的一部分或者大部分,經過處理提高其營養價值,先作為牲畜的飼料,再用牲畜的糞便製造沼氣,然後用沼氣渣來肥田,其肥效比廄肥還好。其次,可以推廣輪作和套種各種牧草和綠肥作物,同樣先用它們作為飼料,再用牲畜的糞便經過沼氣的階段來肥田。此外,我國現在每年還將一百來億斤的各種油餅直接作為肥料埋進地裏,各種油餅蛋白質在30豫耀40豫之間,這無異於直接將30億斤耀40億斤蛋白質埋進地裏。在我國的蛋白質並不富裕的時候,這實在是一種不能容忍的浪費。這樣大量的油餅,其中無毒者可以直接作為牲畜的飼料,有毒者經過脫毒以後也可以作為飼料。僅僅上述三項結合起來,就已經是粗飼料、青綠飼料和精飼料三者兼備,可以喂養的食草牲畜的數量是很多很多的。這都隻是一些簡單的農牧結合措施,既不需要多少投資,更不用引進技術和設備,就可以收到以農養牧、以牧促農的效果。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