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甘肅,有一個在全國執學界牛耳並享譽國際的研究領域,這就是草業科學。這一領域扛大旗的主帥,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任繼周。而他的成長和成就,又與盛彤笙息息相關。盛彤笙一生成就了無數英才,任繼周就是其中最為成功者之一。

任繼周,1924年生,山東平原縣人。1948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畜牧獸醫係,同年應盛彤笙召喚進入國立獸醫學院,曆任助教、講師;1958年赴越南河內講學一年;1959年後,曆任甘肅農業大學草原係主任、校黨委常委、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1981年創辦甘肅草原生態研究所,任所長。1995年榮膺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草原學會名譽理事長。

大凡大師或大家,其境界和思路終究異於常人,他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胸懷更寬廣,思路更開闊,考慮問題具有戰略的、超前的眼光,所以幹起事情來,又是大氣勢、大手筆。從創辦國立獸醫學院伊始,盛彤笙就從社會發展宏觀方向上考慮辦學,他的學術思想就是以獸醫為切入點,搞好畜牧、草原,進而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1948年,中國大地戰亂紛紛,他卻幹了兩件具有深遠影響的事:

第一件事是在西北軍政長官張治中的支持下,召開了西北五省政府主席參加的西北家畜及飼料改進會議,成立了相應的協會,由張治中親任名譽會長,甘肅省主席郭寄嶠任會長,其他各省主席任副會長,以期動員社會和學術兩方麵的力量推動整個大西北畜牧業的發展。在他的主持下,國立獸醫學院拿出了大西北畜牧業發展的五年規劃,奠定了科學開發大西北的基礎。

另一件事是為成立畜牧係和未來草原學科儲備人才,盛彤笙請我國著名草原學家、中央大學的王棟教授推薦一名畜牧獸醫係的畢業生,再跟他進修兩年牧草學。在王棟的推薦下,加上任教時的印象,他選定了任繼周,從而在中國造就了第一位現代草業科學的大師。

在盛彤笙身上有這樣一種人格魅力,他關心你的學業、事業、前途、家庭、生活,細致周到,直達心靈,不圖報答,不求感恩,但卻使你無法釋懷,難以平靜。對此,任繼周院士多次回憶了恩師對他的培養:

“1948年,我從國立中央大學畜牧獸醫係畢業,當時東北也在招聘大學生,其條件也很吸引人,我當時應聘並將行李都捎到哈爾濱,而同時盛先生也寫信邀請我到蘭州來任教,我就聽從了當年老師的召喚,來到國立獸醫學院。到校後,他又到宿舍來看望,關切地問我吃得怎樣,習慣不習慣,並問我願不願意去進修牧草學,我連忙說願意。他這麼一個大學者,院長的工作那麼繁重,還要抽出時間來關心一個青年人的生活和學業,的確令人非常感動,這種情況在當時是不多見的。”

隨後,盛彤笙致函中央大學農學院:

“本院為教學上之需要計,擬派助教任繼周君於48年8月份起,前來貴院隨同王棟先生研究牧草學一年,該員進修期間薪津當由本院照常支給,擬請貴院就近給予寄宿方便並賜指導。”

王棟教授是將現代草原科學引入中國的第一人,創立了中國草原學科體係,任繼周就是他培育的第一代草原科學人才。

盛彤笙同時還委托中央大學的同事羅清生教授,為任繼周進修期間的吃住問題、實習場地、圖書資料等方麵作了周到細致的安排。這一切都深深地打動著任繼周,他特致信恩師:

“生在中大進修事,已蒙獸醫學院方麵正式允準,欣幸殊深,中大方麵,羅師(指羅清生)及棟師(指王棟)均麵允幫助,住處、進修工具及圖書已算確無問題。於此,生願鄭重申明,於明年進修期滿後,保證赴蘭,絕對秉承吾師指示,於進修期間不兼作研究生或兼營任何副業,專心研讀牧草及有關科學,以期確有進益,以報吾師厚望於萬一。

昨承棟師召見,雲進修事可俟本學期結束後開始,八月或最相宜。進修計劃,大概除作田間栽培及實驗室之工作外,並在棟師指導下讀有關書籍,並加摘錄及保存。可在牧草研究室內為生加設一書桌,於下學期開學後,再斟酌旁聽他院係課,如植物分類、分析化學等,以後進行情形,當隨時詳呈核示。”

任繼周說到做到,後來東北招聘團到中央大學以優惠的條件招人,許多同學都應聘東北並鼓動他時,他不負師恩,不為所動,在進修期滿後,按期來到大西北的蘭州。臨行前,王棟教授給他寫了一副意味深長的對聯,勉勵他立誌高遠,不畏艱苦,為人民建功立業。對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