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周恩來簽署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任命通知書,任命盛彤笙為西北獸醫學院院長。當年的《西北獸醫學院校刊》在1951年4月1日出版的第二期“院聞”欄目中報道了這一消息:
“頃奉西北教育部本年二月二十四日通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七十次政務會議通過,任命盛彤笙先生為本院院長,朱宣人先生為本院副院長,全院員工學生聽到此消息,莫不歡欣鼓舞,深慶得人。按本院係於一九四六年十月成立,在成立前的計劃籌備以及成立後的經營發展,都是盛先生親手主持,所以本院現在有這樣良好規模,完全是他數年來苦心孤詣始終不懈的具體成就。朱先生在一九四八年的秋天,即就任本院教授兼教務長,協助院務,領導教學和研究工作,貢獻甚大。此次政府正式任命他們兩人為本院正副院長,不單是駕輕就熟,能夠把本院教學工作搞得更好,同時對於整個西北畜牧獸醫事業發展,也將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大家一致堅決表示,願意在他們賢明的領導下努力邁進,來完成政府給予我們的任務。”
新中國的建立,標誌著一切權力歸人民。從1953年下半年起,中國掀起了規模空前的選舉熱潮,經一年多的普選,在21萬多個基層選舉單位、3.23億登記選民中,共選出基層人民代表大會代表566萬餘名,經逐級召開了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在此基礎上共選出1226名全國人大代表。盛彤笙被甘肅省推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在甘肅省的25名代表中,盛彤笙是科技界唯一的代表。1954年9月,他出席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國家的民主與法治建設的進程中具有極為重要的裏程碑式的意義。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宋慶齡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和代表們濟濟一堂,共商國是,製定了我國曆史上的第一部憲法。
黨和人民的信任和器重,使盛彤笙以前所未有的努力和滿腔的熱忱,投入到新時代的偉大工作中去。
新中國一成立,盛彤笙預見到大規模經濟建設即將開始,而西北地區的建設與發展,畜牧獸醫事業又居首要地位,他以一個專家特有的敏銳和責任感,於1949年10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剛成立半個月,便會同甘肅行署農林處和西北羊毛改進處處長路葆清教授,邀請在蘭的畜牧獸醫界人士座談,提出了10條西北畜牧獸醫工作的方針和建議,分別向中央和地方政府進言。主要有:(1)請在西北人民政府中設立畜牧部,西北各省人民政府設立畜牧廳,各縣人民政府設立畜牧科;(2)請建立獸醫警察製度及設置獸疫防治網;(3)請公布外銷畜產品之標準,並舉辦外銷畜產品之檢查;(4)請在西北增設毛紡廠,或令津滬毛紡廠遷來西北;(5)請於西北主要牧區組織羊毛運銷合作社,促進羊毛之外銷;(6)請籌設乳肉罐頭工廠及冷藏運輸機構;(7)請厘定各種畜牧獸醫法規;(8)請召開全國畜牧獸醫業務和教育會議;(9)請規定牧民節;(10)請在甘肅增設洗毛廠和洗鬃廠。
以上這些建議,對各級政府來說,不啻於一場及時雨、順帆風。這10條建議,迅速上達各級政府部門。其中給中央的,由朱宣人教授攜往北京,在全國農業會議上作為大會發言;對地方的建議送交西北軍政委員會及西北各省。或許是建議發揮了作用,或許是與政府的思路不謀而合,一個多月後,新疆率先設立了畜牧廳,不久西北軍政委員會設立了畜牧部,西北各省也相繼設立畜牧廳。此後,在西北各省建設了多個毛紡廠、冷庫;省、地、縣建立了畜牧獸醫工作係統,組建了一支獸疫防治隊伍。這些前瞻性的建議,除了“建立獸醫警察製度和設立牧民節”這兩項外,幾乎都陸續被各級人民政府所采納而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