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北亨除了在上述工程技術方麵的貢獻外,還進行了阿拉善雙峰駝新品種的培育研究,1990年獲內蒙古科委一等獎;對大量的產科疾病和新生仔畜疾病進行了廣泛的臨床研究,總結出了有效地預防動物難產的方法,從而降低了難產的發病率;對我國特有的驢懷騾妊娠毒血症進行過係統的研究,成為我國防治這一疾病的重要依據。這些研究,使他成為我國一流的獸醫產科學專家。
陳北亨的朋友曾評價他“人如駱駝”。的確,在他身上無不體現了那刻苦、堅韌、獻身、坦蕩、清貧的“駱駝人生”。這不但反映了他數十年來科研工作的實際,也是他數十年來工作精神的寫照。陳北亨從1955年起,就擔任了獸醫係副主任、主任,1980年後又擔任了甘肅農業大學副校長、校長,為我國培養了大批各類獸醫學科專業人才,在科研和教學中取得了顯著成績。他領導舉辦了全國高等農業院校獸醫產科學的師資培訓班,為許多兄弟院校培養了一批青年教師。在他任校長期間,領導建立了農業師範部,為農村培養了大批科技人才和農村職業中學師資。
1984年,陳北亨建立了我國最早的獸醫產科專業博士點,擔任了博士生導師,培養碩士生、博士生十數人。他尤其注重對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長期帶領他們到荒漠地區蹲點,收集第一手資料,放手讓他們在實踐中鍛煉提高;國際國內的一些學術會議,他竭力推薦他們參加;對他們的學術道德和人格修養,也處處嚴格要求,有時甚至到了“苛求”的程度,但嚴師出高徒,這些青年教師迅速成長為學科帶頭人。他的兩位高足趙興緒、餘四九,均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庫,現為國家二級教授。其中趙興緒為甘肅農業大學副校長、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獸醫產科學分會理事長,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餘四九為甘肅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院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五屆學科評議組成員、甘肅省特聘科技專家。
學校遷往黃羊鎮後,由於長期的人才和生源的流失,以及與現代化科學技術的隔離,嚴重阻礙了甘肅農業大學的發展。改革開放後,身為學校領導的陳北亨心急如焚,和農大的一些教師組成“甘肅農業大學遷校聯係小組”,不斷向省委、省政府寫信反映農大存在的各種問題,請求省上派調查組前來調研,表達了全體農大教師要求遷校的迫切心情。在全校上下共同努力下,1980年12月圓7日,省委決定將農大遷回蘭州辦學。在隨後開始的遷蘭校區選址中,陳北亨帶著一班人馬,跑遍了蘭州市的三縣六區,最終確定在安寧區營門灘,又夜以繼日投身到學校的遷建和設計工程中,為爭取學校有一個好的辦學環境做出了重大貢獻。
陳北亨是我國獸醫產科學的奠基者和開拓者,在他的主持下,甘肅農業大學最早開設獸醫產科學,奠定了我國獸醫產科學發展的基礎。他在1960年主編的《獸醫產科學》,至今已再版4次,獲甘肅省1978年優秀教材獎。他編寫了《家畜外科手術》第一版,參編了《養駝學》等專著,主譯俄文《家畜產科學和母畜科學》著作一部,主編《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獸醫卷》產科學分支,主編參考書一部20餘冊,在國內外發表研究論文50餘篇。21世紀初,已經80高齡的陳北亨,仍組織全國高校18名著名專家學者,撰寫了100多萬字的代表學科最新成就的《獸醫產科學》。他還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獸醫產科學分會第一、二屆理事長,國際科學基金會科學顧問,全國駱駝育種委員會顧問。由於他的突出貢獻,1978年獲得甘肅省“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1994年獲甘肅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甘肅省職工勞動模範”稱號,是“新中國遠園年畜牧獸醫科技貢獻獎(傑出人物)”獲得者。同年,經甘肅省人民政府提名,陳北亨還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參加了兩院院士的遴選。1988年,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將陳北亨收入《國際生物辭典》(1990年版)。
2009年9月,陳北亨在蘭州逝世,享年9園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