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陳景潤(1 / 1)

姓名:陳景潤

出生地:福建省福州市

生卒年:1933-1996年

曆史評價LiShiPingJia

在現代數學史上,陳景潤的名字與哥德巴赫猜想緊緊聯係在一起。被譽為光輝成就的“陳氏定理”將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推進了一大步,使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上居世界領先地位。

陳景潤出生在一個小職員的家庭,上有哥姐、下有弟妹,排行第三。因為家裏孩子多,父親收入微薄,家庭生活非常拮據。因此,陳景潤一出生便似乎成為父母的累贅,一個自認為是不受歡迎的人。

相關鏈接

陳景潤的故事

1979年,陳景潤應美國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的邀請,去美國作短期的研究訪問工作。普林斯頓研究所的條件非常好,陳景潤為了充分利用這樣好的條件,擠出一切可以節省的時間,拚命工作,連中午飯也不回住處去吃。有時候外出參加會議,旅館裏比較嘈雜,他便躲進衛生間裏,繼續進行研究工作。正因為他的刻苦努力,在美國短短的五個月裏,除了開會、講學之外,他完成了論文《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一下子把最小素數從原來的80推進到16。這一研究成果,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

上學後,由於瘦小體弱,常受人欺負。這種特殊的生活境況,把他塑造成了一個極為內向、不善言談的人,加上對數學的癡戀,更使他養成了獨來獨往、獨自閉門思考的習慣,因此竟被別人認為是一個“怪人”。陳景潤畢業後選擇研究數學這條異常艱辛的人生道路,與沈元教授有關。在他那裏,陳景潤第一次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也就是從那裏,陳景潤就立誌去摘取那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

1953年,他畢業於廈門大學,留校在圖書館工作,但始終沒有忘記哥德巴赫猜想,他把數學論文寄給華羅庚教授,華羅庚閱後非常賞識他

的才華,把他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當實習研究員,從此便有幸在華羅庚的指導下,向哥德巴赫猜想進軍。1966年5月,一顆耀眼的新星閃爍於全球數學界的上空——陳景潤宣布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2年2月,他完成了對“1+2”證明的修改。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外國數學家在證明“1+3”時用了大型高速計算機,而陳景潤卻完全靠紙、筆和頭顱。如果這令人費解的話,那麼他單為簡化“1+2”這一證明就用去的6麻袋稿紙,則足以說明問題了。

——傳世佳言——

學習要有三心:一信心,二決心,三恒心。

在科學的道路上我隻是翻過了一個小山包,真正的高峰還沒有攀上去,還要繼續努力。

攀登科學高峰,就像登山運動員攀登珠穆朗瑪峰一樣,要克服無數艱難險阻。懦夫和懶漢是不可能享受到勝利的喜悅和幸福的。

1973年,他發表了著名的“陳氏定理”。

對於陳景潤的成就,一位著名的外國數學家曾敬佩和感慨地譽為:他移動了群山!

1996年3月19日,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因病住院,經搶救無效逝世,終年63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