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領袖的焦灼與無奈,將士們無動於衷。見此情景,亞曆山大一氣之下奪過攻城的雲梯,一個人爬上了上去,除了亞曆山大身邊的三位貴族朋友連忙追隨上去之外,沒有一個士兵跟上來。回想起東征初期,士兵們爭先恐後地表現著自己的勇敢,一個個奮不顧身地爬上雲梯,如今他隻身躍上了雲梯,卻再也沒有人願意跟隨,想到此處,亞曆山大胸中湧起了陣陣悲涼。
而就在亞曆山大悲從中來的時刻,他腳下的梯子突然斷了,這使他立刻成了敵人的顯著目標,一時間,箭像雨點一樣射過來,亞曆山大這時做了一個自殺似的舉動,他向敵軍的陣營跳下去。瑪裏族人看到亞曆山大從高處跳下時,身上的鎧甲閃閃發光,叮當作響,以為是他身上發出某種閃電一樣神秘的光輝,他們非常驚恐,一時竟忘了向他攻擊,待他們反應過來向他撲去時,亞曆山大已經挺身站立,擺好了與他們決一死戰的架勢。縱然亞曆山大渾身是膽,與他們短兵相接,近身肉搏,可惜寡不敵眾,他的盔甲被利劍刺穿,傷及筋骨,亞曆山大的身體搖晃了一下便倒在地上昏迷不醒了。亞曆山大的三個隨從立刻擁上來營救,卻被亂箭射傷,紛紛倒地。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馬其頓的士兵們突然蜂擁而至,圍在亞曆山大的身旁,他們一鼓作氣,憤怒地把敵軍擊潰。亞力山大的隨從後來曾經與人談論到這次戰役的情景時說:“亞曆山大之所以奮不顧身,鋌而走險,完全是賭氣和極度失望的心理所造成。對他來說,與其鬱鬱寡歡地活著,倒還不如在敵人麵前光榮地戰死!”的確,亞曆山大這種行為雖然勇敢,卻顯出了自暴自棄的消極,他完全忘了他是大軍的統帥。當時的亞曆山大隻是一味地沉浸在模仿奧德修斯這個悲情英雄的情緒中,隻想追求著永恒的光榮,而對眼前的立場,沒有作冷靜慎重的考慮。
部下們把亞曆山大抬回船上,這時竟然有傳言說亞曆山大已經戰死。十天以後,亞曆山大的傷勢漸漸恢複,可以勉強地步行或騎馬,士兵們看到他仍然活著,這才安下心來,轉憂為喜。他們莫不對自己的消極行為感到內疚和後悔,不禁流下了熱淚,並發誓將永遠和“我們的王”共進退。此後的許許多多戰爭中,馬其頓的軍隊都表現得非常勇猛。即使是麵對土著們可怕的毒箭。最後,馬其頓軍還是把土著反抗勢力全部殲滅了。
這個時候,波斯已經有部分地區呈現不穩的情勢,由於當時通訊極不發達,亞曆山大又長期不在,加上許多有關亞曆山大負傷和戰死的傳言鬧得滿城風雨,因此有些被征服的地方都醞釀和湧動著反抗的風潮。亞曆山大命令他的將領帶領一支隊伍經過興都庫什山脈,沿河穀而上,平叛各地的叛亂。
亞曆山大率領著他的隊伍一直順著印度河順流而下。公元前325年7月,他們到達了河流出口處的三角洲頂點。亞曆山大沿河進行的航程共180公裏,耗時將近八個月,進入大海之後,到達了一個海島。亞曆山大和他身邊的學者們在海島上觀察海洋和海岸的動物和植物,他們發現當地的動植物和埃及的十分相似,於是斷定印度河必定是尼羅河的源流。這種說法,以現在的常識來看是十分荒謬的。
夏天的季風在他們事先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把他們的船隻吹翻,由於地中海的潮汐相對平靜,沒有印度洋的那麼洶湧,亞曆山大和他的部下們對這種未知的自然現象感到異常恐懼,對於來自地中海的希臘人來說,當地海浪的澎湃洶湧是他們從未經曆過的,他們感到非常驚訝:難道這就是狂暴的海神迎接我們的方式嗎?
亞曆山大一直試圖找出連接波斯和印度的道路,不管是陸路或是海路。過去曆史上許多有名的君王也曾做過這項嚐試。這次,亞曆山大從印度回返希臘,就是希望在海陸兩方麵都有所收獲。他派遣船隊沿著西邊前進,由納亞魯克斯率領,希望能開拓出新的航路;亞曆山大自己則率領軍隊從陸路而行,反成了艦隊的支援部隊。8月底,亞曆山大率領的軍隊先行出發,艦隊預定在港口停泊,以便得到陸路部隊的食糧補給。一行人一路西行,每走一步,帝國就近了一步。可是誰都沒有想到,他們卻是一步一步地邁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