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日,哈爾濱工程大學為楊士莪舉行了八十壽辰慶典活動,其中包括五場精彩的水聲學科的學術報告。這也是一次高規格的水聲學科及相關領域的盛大聚會。
慶典活動上,哈爾濱工程大學水聲學院“高朋滿座”。楊士莪的學生、水聲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宮先儀、徐玉如,中國聲學學會副理事長宗小民,哈爾濱工業大學紀委書記王玉輝,以及來自水聲領域、船舶工業領域的科研院所、高校、相關企事業單位的專家、學在楊士莪八十壽辰上,校長劉誌剛與楊士莪在水聲樓前共同為水聲教育基金揭牌者、負責人等,都紛紛趕來為楊士莪院士祝壽。但此次祝壽的形式也很特別,大家紛紛響應他的號召,現場成立了水聲教育基金,算作送給他的生日賀禮。楊士莪倡導發起水聲教育基金,旨在為推動水聲教育事業發展籌措水聲技術人才培養資金、定向培養水聲技術高素質人才,可是他堅決拒絕以他的名字命名。在他八十壽辰這個特別的時刻該基金正式成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是他以自己的聲望,為祖國的水聲事業的發展、人才培養所做的一件實事。進入耄耋之年的楊士莪,仍然不忘為中國的水聲事業推波助瀾、鼓勁加油。
然而,走出祝壽晚宴的大廳,除去學界泰鬥的身份,楊士莪不過隻是一個普通的教授、普通的丈夫、普通的父親,還是一個真實的帥老小夥子。
楊士莪的一天,從準備上課開始。每逢有課的這一天,他都會起個大早:
八十歲的“帥老小夥”,騎在靚麗的小坤車上,車筐裏放著一個老式的公文包,趕到教室給學生上課。多年來,由他給水聲工程學院的學生講第一門專業課的緒論已經成了傳統,他希望學生深入地了解聲學涉及的相關知識,為後續課程和聲學方麵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身為院士,耄耋之年仍親自為本科生上課,這恐怕在全國也不多見。
幾百人的大課堂,楊士莪不開麥克風就開始講課,他聲音洪亮,語速稍慢,思路清晰。他語重心長地對台下的學生們說:“學習專業知識切忌死記硬背,水聲學裏頭那麼多公式,背是背不過來的,比如要學好“聲與振動基礎”,記住一個波動方程就可以了,別的都可以推出來。”他幽默地告誡學生們:“該記住的波動方程一定要記住啊,要是專業課沒學好,可別怪‘姓楊那小子’忽悠你們!”此話一出,台下的學生都樂得開懷大笑起來。
每逢給學生上課時,楊士莪總是心情平靜,態度平和淡定,語調平緩,一如他平時說話的風格,一堂課下來,內容信息量很大,而且通俗易懂。更讓人欽佩的是,他雖然已年過八十,站在講台上卻似乎從不知道累,每次都是滔滔不絕,學生為楊士莪院士過八十壽辰一個上午的課,他中間隻休息一次,一次性講一個半小時,休息二十分鍾,還能再講一個半小時,而且板書寫得整整齊齊,一上午寫好幾黑板。這樣的精神頭,可能一些年輕老師都做不到。學生們心疼地請他坐下講,還常在上課之前,給他搬把椅子放在講台上。每次,楊士莪走進課堂後,都先把椅子挪開,並微笑著對台下的學子們說:
“從我開始做教員起,就習慣站著講課了。”
課堂之上,楊士莪用一貫的親切而幽默的授課風格向學生講解聲學的基本概念、涉及的領域及其在各個領域的應用。他會引用生動的比擬,讓學生更形象地理解所學知識,他將兩個身材不同的人打架形象地應用在波長和物體之間的關係中,進而探討聲學幹涉方麵的知識。這樣深入淺出的講述讓學生聽得津津有味。
通過他精彩的講述,學生了解到原本不曾注意的生活細節:原來超聲除了探測之外,還可以用來鑽孔、選礦、混融和粉碎;原來輕音樂可以提高糧食的產量、促使奶牛增加奶產量;原來聲學還與心理學和建築學有關。緒論課是學生們喜歡上的課,從這一節課開始,他們對這門課程,對這個領域充滿了濃厚興趣,對各種紛雜聲波的神秘世界充滿了無限的期待和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