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宣讀朱棣皇帝冊封拜裏迷蘇刺為滿刺加國王的詔書,將朱棣皇帝賜給滿刺加國王的金印和襲衣等物品交給拜裏迷蘇刺,島上居民同聲歡呼,載歌載舞。鄭和又讓人把船上那塊寫著朱棣皇帝冊封拜裏迷蘇刺為滿剌加國王的詔書。其中碑文結尾還有:
西南巨海中國通,輸天灌地億載同。
洗日浴月光景融,雨崖露世草木濃。
金花寶鈿生青紅,有國於此民俗雍。
王好善義思朝宗,願比內郡依華風。
出入導從張蓋重,儀文裼襲禮虔恭。
大書貞石表爾忠,爾國西山永鎮封。
山君海伯翕扈從,皇考陟降在彼穹。
後天監視久彌隆,爾眾子孫萬福崇。
詩的大理石碑抬下來,樹立在半島的主峰上,滿剌加國王拜裏迷蘇剌,過了幾天後帶著給明朝皇帝的貢品,來到主船拜會鄭和。拜裏迷蘇剌說道:“正使大人,滿剌加居民平常以捕魚為生,雖然所屬各島幾乎都有可以種植的平地,但人們卻不會耕種,隻能用海產品去和暹羅交換糧食。現在滿刺加獨立了,我們也不再和暹羅交換糧食了,上國的船隊裏有糧船,能不能把你們的糧食賣些給我們呢?”
鄭和想了一會兒,說道:“把我們船隊的糧食分出一些給你們是可以的,但貴國人口眾多,長此下去,全靠買糧食度日,終是受製於人。為何不自力更生,開墾島上的土地,自己生產糧食呢?”
拜裏迷蘇刺國王說:“我們祖祖輩輩隻會打魚撈鮮,不會耕種呀。”
鄭和回答說:“在遠古時期,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也是靠漁獵為生的。後來出了農業,社會向前發展了一大步。這樣吧,我們的將士大多是農民出身,我挑選出一些人來教你們耕種土地,再從我們的糧食中,選出些好的作種子,船上有木匠和鐵匠,讓他們再打些農具,我們幫你把農業發展起來,怎麼樣?”
拜裏迷蘇剌聽了,萬分高興,連聲說道:“多謝!多謝!我代表滿剌加國全體人民,感謝正使大人。不過,我還有一事想向正使大人請教。”
鄭和說:“國王請講。”
拜裏迷蘇剌說:“正使大人帶著龐大的船隊去西洋各國,不是做生意嗎?”
鄭和看著拜裏迷蘇剌的表情,點了點頭。
拜裏迷蘇剌不解地說:“商人總是喜歡賣短缺的貨物,那樣才能賣出好價錢。比如說你賣糧食,還不是隨你說價錢嗎?可是你呢這就怪了,不趁這個機會抬高糧價,反倒要幫助我們發展農業生產,生產糧食,那你還賺什麼呢?”
鄭和聽了,大聲笑道:“我怎麼能不賺呢?我賺的是雙方的友誼,友誼是用多少錢也買不來的呀!至於說做生意,主要是互通有無,大家都有利。乘人之危抬高物價,那發的是不義之財,我們絕對不會那樣幹!”
拜裏迷蘇剌聽了,非常感動。雙方當場商定,由船隊挑選100名年紀較大或身體較差的農家出身的將士,留在滿剌加,教當地百姓耕種田地,種子由船隊供給。又派10名鐵匠和10名木工,打造農具。滿剌加國百姓聽說要學種糧食,紛紛報名參加。船隊挑選的人也派出來了,木工、鐵匠先製作了一些簡單的農具,用來開墾田地。鄭和又發動整個船隊,除留少數人看守船隻外,其餘全部幫助滿剌加國開荒三天。一時滿剌加主島和附近島嶼上,到處是熱氣騰騰、轟轟烈烈的勞動場麵,到處充滿了歡聲笑語氣氛。鄭和、王景弘等人也脫下官服、換上短衣,參加開荒。拜裏迷蘇刺感到非常驚奇,夢想不到地位這麼高的船隊首領、明朝政府的正使、副使,也會幹農活!拜裏迷蘇剌也趕緊把王服脫下,拿了一把鐵鎬,站在鄭和身邊,學著鄭和的樣子,一下一下地刨起來。沒有幾天的功夫,滿剌加國的荒地全被開墾出來了,一片一片平展展的農田出現在拜裏迷蘇剌的麵前。拜裏迷蘇剌高興極了,感謝鄭和對他們的幫助,同時也想著辦法報答鄭和。一天,鄭和正在主船上休息,拜裏迷蘇剌前來拜見鄭和。他向鄭和問道;“正使大人,你的船隊以後會經常到我們滿剌加國來嗎?”
鄭和回答:“當然,貴國是海上交通要道,我們到西洋各國去,都要經過這兒,以後會常常麻煩你的,希望你多幫助羅!”
拜裏迷蘇剌說:“既然如此,正使大人,我現在就想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