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明朝大事記(2)(2 / 3)

“狡兔死,走狗烹”。自胡惟庸案後,朱元璋便乘機大開殺戒,屠殺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

開國大將、涼國公藍玉,被錦衣衛告發謀反。朱元璋立即將其捕殺,並抄斬三族。凡與藍玉有接觸的朝臣,列侯均以朋黨為由族滅。藍玉案先後誅殺15000多人,把軍隊中功高位顯的元勳宿將,幾乎一網打盡。

除胡惟庸、藍玉兩案外,所剩無幾的功臣也先後被以各種罪、鞭死或砍頭。徐達,是朱元璋小時候的玩伴之一,在逐鹿中原,消滅元朝軍隊的戰鬥中屢立戰功。開國後,徐達小心翼翼地對待朱元璋這個玩伴,並將手中大權一並交出,以求保命。朱元璋雖沒有殺他,但趁他生最忌吃蒸鵝的背疽時,偏偏賜蒸鵝給他吃。徐達知道皇帝是在要自己的命,隻好含著淚水,當著使臣的麵吃下了蒸鵝。沒有幾天,徐達就辛酸地離開了人世。功臣馮勝、傅友德、廖永忠、朱亮祖等也因失寵,先後被處死。隻有湯和這個和朱元璋同村長大的放牛娃,主動吏出兵權,告老還鄉,從此閉口不談國事,才保住了終身。

朱元璋這種殺功臣立威,以猛治國的策略,自己雖然沒有公開,阡悔過,但在他臨終前,還是下令後人不準學習他這種做法。

公元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歲。

惠帝朱允炆

(公元1377年~公元1402年)

在位時間:公元1398年~公元1402年

曾用年號:建文

諡號:無

廟號:惠帝

安葬地:北京西山

公元1377年,太子朱標的第二子朱允炆出生。

公元1398年,在祖父朱元璋去世後,朱允炆登上皇位,是為惠帝。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反叛。

公元1402年,朱棣的軍隊攻破南京,朱允炆自焚而死。(此乃一家之說)

朱元璋的長子朱標,當了25年的太子後,突然病死。其長子朱英早在父親之前就已死去,因而,身為朱標第二子的朱允炆便有機會成為明朝第二代皇儲。而在朱元璋的眾多子孫中,能與朱允競爭皇儲的,隻有他的四叔朱棣。

朱元璋很喜歡他這個四子朱棣,曾想在朱標死後將其立為太子。可是,朱元璋剛把這個想法說出來,就遭到眾臣的一致反對,朱元璋無奈,隻得決定立朱允炆為皇太孫,朱棣為此非常氣憤。

公元1398年夏,朱元璋病逝。22歲的皇太孫朱允炆即位,是為明惠帝。在聽說父親朱元璋的死訊後,朱棣立即南下,想最後看一眼疼愛自己的父親。但朱元璋臨死前曾留有遺詔,令諸王鎮守封國,不得來京。朱允聽說朱棣南下後,立即派人阻攔,促令他返回燕京。朱棣本來就對未能成為太子而憤憤不平,現在又遭阻攔,最後都不能望父皇一眼以盡孝心,更是懷恨在心。

朱元璋把自己的兒子分封到各地,本來是想加強皇權,但手握重兵的諸王都把新立的皇帝侄兒朱允炆不滿,對帝位虎視眈眈。朱允對此深感不安,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他接受了一些親信大臣的意見,決定削藩,以加強中央皇權,並於心腹大臣秘密策劃削藩事宜。但此事很快泄漏,削藩的流言很快傳遍京師內外。朱棣聞訊後,立即上書稱病,暗地裏私製兵器,招兵買馬,企圖以武力奪取皇權。

朱棣的行動,也很快被朱允炆獲悉,於是再度與心腹大臣密謀。針對朱棣蓄謀已久,在諸王中實力又最強盛,朱允炆君臣決定先削周、齊等弱藩,先孤立朱棣,最後再廢黜朱棣。同時,為了防止朱棣起兵南下,先後命令謝貴、張信、宋忠、耿王獻等人屯兵北平四周,形成包圍之勢。

部署完畢後,朱允炆便於公元1398年秋開始削藩行動。首先削除的,是位於開封的周王。朱允炆密令士兵奇襲開封,捕獲周王及妃嬪等人,押回京後,將其廢為平民,貶至雲南。後又召回囚禁。公元1399年初,朱允炆借口有人告發岷王、湘王違法,下令將岷王廢為庶人,而湘王則全家自焚而死。接著齊王被削為平民,代王被囚禁。

連廢五王後,朱允炆便把矛頭指向來棣。這次是以朱棣兒子高煦擅殺吏民為借口,並將燕王府官吏於諒、周鐸在京城捕殺。朱棣見勢不妙,便假裝自己已瘋,以減輕建文帝的戒心,表示自己無力爭位。

朱允炆的親信大臣謝貴等雖相信朱棣的瘋病,但朱允炆已下詔,密令謝貴和北平都指揮張信裏應外合,逮捕朱棣。結果張信向朱棣告密,朱棣遂計殺謝貴等人,於公元1399年秋起兵造反。為出師有名,朱棣指責和朱允一起策劃削藩事宜的齊泰、黃子澄二人是奸臣,以清君側為借口。自稱舉兵為“靖難”。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

朱棣起兵後,朱允炆並沒有正確認識到朱棣的實力,因而雄心勃勃地先祭告太廟,削去朱棣屬籍,廢為庶人,然後命耿炳文率軍討伐,結果耿炳文率領號稱30萬、實際上隻有13萬的人馬出征後,便有去無回。

朱允炆采納齊泰、黃子澄的建議,派李景隆率50萬人馬出征。結果朱棣誘敵深入,將李景隆誘到北平擊潰。李景隆兵敗的消息傳來,黃子澄害怕承擔誤薦之責,於是將消息封鎖,並向朱允炆撒謊說,李景隆在北平獲勝,但囚天寒難以用兵所以,暫退德州,等明年春天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