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明朝大事記(1)(3 / 3)

隨著朱元璋軍事勢力的日益增強,他與各個義軍割據政權的矛盾也日益尖銳起來。群雄逐鹿中原,決戰天下的時機終於到來。

公元1360年夏,徐壽輝的部將陳友諒在江州(今九江)殺死徐壽輝,宣布即皇帝位。隨後就同張士誠合謀共同舉兵,進攻應天府,企圖順江而下一舉消滅朱元璋的隊伍。朱元璋根據當時的形勢,采取了鞏固東、西戰線,出擊東南的戰略,率軍前往抵抗,取得都陽湖決戰的重大勝利。都陽湖之役後,朱元璋的領土已擴大到長江中下遊的廣大地區。朱元璋在部下的再三勸進下,於公元1364年的農曆正月,在應天府自稱吳王,一個月後,朱元璋乘勝親征武昌,收降陳友諒之子陳理,湖廣遂劃入朱元璋統治的版圖。公元1366年,朱元璋命廖永忠自滁州迎小明王韓林兒至瓜州,將韓林兒沉入長江。

公元1366年底,朱元璋率軍征討張士誠。在逐步攻占了張士誠所屬各城鎮後,將其都城平江包圍。平江城十分堅固,一時難以攻克,朱元璋命令士兵在平江城四周築起長圍,搭架三層木塔,登上塔頂,在塔頂架起弓弩火銃和鐵炮,日夜轟擊;,不久城破,張士誠自縊身死。隨後,朱元璋又討滅了方國珍、陳友定,並乘勝南進,攻克廣東、廣西。這樣,朱元璋占領了長江中下遊這片人口眾多,物產豐富,文化發達的地區,從而有足夠的實力,去統一全國。

公元1367年,朱元璋派徐達、常遇春率軍25萬人北伐中原。在北伐檄文中,他針對元朝統治者的殘酷的民族壓迫政策,明確提出“驅逐胡虜、恢複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並且宣布蒙古、色目人“有能知禮義,原為臣民者,與中夏之民撫養無異”。

徐達等率北伐大軍,按照朱元璋的計劃,先後攻下了山東和汴梁,這時,朱元璋在應天正式稱帝,建立明朝。就這樣,一個牧童和窮和尚,經過艱苦奮鬥,終於成了我國曆史上繼劉邦之後,又一位出身布衣的開國君主。在得知朱元璋稱帝的消息後,北伐軍士氣大震,揮戈西進,擊敗李思齊部,一舉攻下潼關。公元1368年四月間,北伐軍包圍大都。隨後朱元璋親自坐鎮汴梁,指揮進軍元大都的決戰。

當朱元璋的北伐軍橫掃中原,直逼大都時,元軍卻在因皇位的爭奪而忙於內戰。在得知潼關失守的消息後,元順帝才慌忙組織部隊迎戰。但已沒有絲毫戰鬥力的元軍一戰便潰,元順帝見大勢已去,急忙帶著後妃太子狼狽逃往上都(今內蒙多倫)。徐達隨後率軍攻進大都,統治中國97年的元王朝就此滅亡。

朱元璋稱帝後,繼續派兵南征北伐,終於在1387年完成全國的統一。然後,他開始製定和實施一係列加強中央集權和發展社會經濟的措施。首先就是製定法律,以法治國,在朱元璋的支持下,幾經修改的《大明律》於公元1397年正式頒布。《大明律》規定“謀反”、“謀大逆”者,不管主、從犯,一律淩遲,祖父、父、子、孫、兄弟及同居的人,隻要年滿16歲的都要處斬。對官吏貪汙,處罰也特別重。犯有貪贓罪的官吏,一經查清,一律發配到北方荒漠中充軍。官員若貪汙贓銀60兩以上,將被處斬首示眾、剝皮實草之刑。

朱元璋滿懷信心地帶頭實行自己製定的法律,而且執法相當嚴厲,他的女婿、駙馬都尉歐陽倫,憑著自己是馬皇後親生女兒安慶公主的丈夫,不顧朝廷的禁令,向陝西販運私茶。後來河橋巡檢司的一位小吏向來元璋告發了此事。朱元璋立即下令賜死歐陽倫,同時他還表揚了那位小吏不畏權貴的鬥爭精神。

朱元璋最值得後人稱道的,是他在經濟方麵所采取的一係列措施。元朝滅亡後,朱元璋接手過來的,是一個經濟全麵崩潰、生產大倒退的爛攤子。到處是哀鴻遍野,白骨遍於路的淒涼景象。五代和北宋時期的名城,後來南宋的京都杭州,元代時人口曾達百餘萬,而且在元末農民戰爭中,所受破壞也非常小、但人口也減少了三分之一。唐宋時代的繁華盛地揚州,待朱元璋部將廖大亨攻取時,城裏隻有18家居民。新任知府隻好在西南部截下一個城角,築起城牆,權作揚州府城。

出身貧賤的朱元璋非常理解百姓的苦難,他曾說過:天下剛剛平定,百姓的財力非常困難,就像不可拔剛會飛的鳥的羽毛,不可搖才種下的樹一樣。現在必須讓老百姓“安養生息”。

在鞏固明王朝的統治後,朱元璋製訂和頒布了一係列有利於社會生產恢複和發展的措施。

戰亂給社會帶來的足人口銳減,土地荒蕪的狀況,而要發展農業生產,就必須保證有充足的勞力資源,因此朱元璋第一個措施就是增加農業生產的勞動人口,他下令禁止地主蓄養奴婢,所養奴婢一律放為良民。同時還嚴格控製寺院的發展,明令各府州縣隻能有一個大寺觀,而且禁止40歲以下的婦女當尼姑,並嚴禁寺院收兒童為僧。20歲以上的青年願意出家,須經其父母申請,官方批準,出家三年後還得赴京考試,不合格的遣發為民。這些政策的逐步實施,使社會上增加了一支龐大的勞動力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