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元朝大事記(4)(3 / 3)

碩德八剌的父親元仁宗本來與哥哥元武宗簽過協議,決定皇位是兄死弟承,叔死侄繼的,但和一個死人的約定在仁宗看來,並值不了幾個錢,因此,在公元1316年,元仁宗把自己的兒子,14歲的碩德八剌立為太子。

碩德八剌從小過的就是漢族地主士大夫式的生活,又受到推行“漢法”較為積極的父親的影響,耳濡目染,使得碩德八剌同蒙古草原馬背上長大的貴族子弟大不同,能夠比較容易接受漢族封建地主文化。公元1320年,仁宗病死,碩德八剌即位,是為元英宗。

碩德八剌即位後,為了國強民富,推行了一係列改革。

為擺脫困境,節約開支,碩德八剌大膽裁減吏員,降低官秩。即位以後,碩德八剌即下令裁掉上都留守司留守人員。將大常禮儀院10幾個機構官員的官位皆遞降一等,還精簡了少府監、回回國子監,行通政院等機構。削免了行中書省的丞相一職。

對各地的流民,英宗賞賜大量糧馬予以安撫。對饑荒地區實施酒禁、減免賦稅。為減輕農民負擔,英宗還多次減免格役征發。

英宗非常重視學習漢民族文化。公元1320年,翰林學士忽都魯都兒迷失將他翻譯的《大學衍義》進獻英宗,英宗大喜,賜給他5萬貫,並將《大學衍義》刊印後頒賜群臣。他還下令對孔氏子孫中貧窮的人加以優撫,以示尊崇。

英宗善於納諫。他曾任命宦官孛羅台為大常署令,太常官認為刑人不得參與祭祀,英宗便罷免了孛羅台。中書省臣提議節製賞賜,英宗也予采納。同年大史院請求禁止下一年的興作土功,英宗也接受了。英宗曾想在元旦張燈宮中,參議中書省事張養浩上書諫止,他馬上下令罷職。

公元1322年,英宗趁一直阻撓自己改革的鐵木迭兒和太後答已相繼病死,開始進行一係列改革,新政的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麵:一、大規模起用漢族地主官僚及儒臣。二、罷徽政院及冗官冗職。三、行助役法。四、減輕徭役。五、審定頒行《大元通製》。

英宗所進行的改革,觸犯了大多數保守的蒙古色目貴族的利益,引起他們的抵製和反對。他即位後首先進行的新政,就是對蒙古沿行的選汗製度進行改革,規定在登基之後才朝會諸王。蒙古貴族們對這種廢改“國禮”的做法極為不滿。英宗在貴族集團中很快陷於埋怨和孤立之中,保守貴族的不滿和抵製,阻礙了新政的實行。並且,他所實行的新政,也為他帶來了殺身之禍。殺他的是傳統貴族勢力中的鐵失。鐵失曾經依附於反對新政的鐵木迭兒,鐵木迭兒病死後,鐵失逐漸掌握宮廷的護衛權,他對新政非常憎恨,因為新政曾使他差點丟掉了官爵,而失去靠山鐵木迭兒後,他也急於尋找新的靠山,使自己的地位更進一步提高,物色一段時間後,他找到了忽必烈太子真金的長孫也孫鐵木兒。於是決定發動宮廷政變。

公元1323年,英宗在巡幸上都後,準備從上都向南出發,返回大都。這天夜裏,英宗駐營於距上都30裏的南坡店。深夜,鐵失趁英宗熟睡之際,將英宗殺死。

泰定帝也孫鐵木兒

(公元1293年~公元1328年)

在位時間:公元1323年~公元1328年

曾用年號:泰定、致和

諡號:無

廟號:泰定帝

安葬地:起輦穀

公元1323年,元朝禦史大夫鐵失發動南坡之變,與也先鐵木兒等人衝入元英宗行官,將英宗殺死,擁立晉王也孫鐵木兒為帝。鐵失一夥之所以選中也孫鐵木兒,是因為他是蒙古諸王中最強有力的軍事遊牧貴族首領,是保守的蒙古舊貴族的代表,都對英宗新政懷有仇視。

而也孫鐵木兒是忽必烈太子真金長子甘麻剌的長子,忽必烈早就立下遺言,要帝位日後必須傳給真金太子的後人,因此也孫鐵木兒早在元武宗之前就應該做皇帝的,可是元武宗海山和其弟元仁宗將皇位奪去,使得也孫鐵木兒16年之後才坐上皇帝的寶座,不過,他這皇位是從曾奪取他皇位的元仁宗兒子元英宗手裏奪回來的,也算是報了一箭之仇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