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元軍已攻下常州,並在常州城內進行大屠殺,隻有7人幸免於難。元兵隨後又攻下獨鬆關,臨安危在旦夕。大難來時各自飛,臨安城裏人心惶惶,大臣們也紛紛投降,以至於後來上朝時,隻剩下六個大臣。謝太後見如此局麵,隻得派人向伯顏請求退兵講和。伯顏囂張地說:“你們宋朝的天下得自於小孩,現在亦天下也是讓小孩丟掉,這是天意,你還來幹什麼呢?”使臣隻得返回,丞相陳宜中竟然又派人請求稱侄納幣,實在不行,做侄孫也行。伯顏當然對之嗤之以鼻。陳宜中和謝太後隻得暗地決定投降,隨後便在伯顏精心策劃下,在臨安城裏舉行了投降儀式。將脫去了黃袍的小皇帝恭帝及母親全太後,謝太後等丈武百官押往大都。公元1282年,忽必烈又下詔將恭帝遷往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閃電河北岸)。而他的母親全太後則奉命削發為尼,居住在大都正智寺,了此殘生。
公元1288年,忽必烈又下令讓他去西藏學佛法,就這樣,一個曾經君臨天下的帝王,不得不出家當了和尚。
恭帝到了西藏的薩加大寺,並在那裏住下,很快便學會了藏語藏文,後來還曾任該寺主持,改名為合尊法寶。
公元1323年,已經年過半百的恭帝突然被賜死於河西。
端宗趙昰
(公元1268年~公元1278年)
在位時間:公元1276年~公元1278年
曾用年號:景炎
諡號:無
廟號:端宗
安葬地:不詳
公元1276年,元兵攻陷臨安,將恭帝、太皇太後謝氏和官僚宗室俘虜。趙昰被派往閩、廣經營,因而幸免於難。隨後,剩下的大臣又在溫州擁立趙昰為帝。
一些不甘就範的文臣武將,如陸秀夫、張世傑、陳宜中等人分別率領部分殘兵到溫州與恭宗的小朝廷會合,陳、張、陸三人各被委以重職,組成權力中樞,企圖重整旗鼓,再複南宋江山。
這時,元軍將揚州團團包圍,久攻不下,隻得派人進入揚州勸降揚州守將李庭芝,結果被其殺死,隨後元軍又派使者拿來太皇太後謝氏的手諭招降,李庭芝便對使者說:“我隻聽說過奉詔守城的,還沒聽說過奉詔投降的。”拒絕了元軍的勸降。之後,元軍又多次派南宋降將去勸降李庭芝,當時揚州已成孤城,李庭芝手下也屢屢勸他,李庭芝都說:“我隻求一死,報宋帝之恩!”後來,元世祖又親自下詔招降,結果李庭芝把來使殺掉,把詔書也燒了,繼續率兵堅守。
端宗在福州即位後,便派使者召李庭芝趕赴福州。沒想到李庭芝剛奉詔離城南下,他所托付的手下朱煥就獻城降元。元軍隨後沿途追殺李庭芝,將李庭芝及才包圍於泰州。後來泰州主將獻城投降,李庭芝與才便同時被俘並被殺害。
公元1278年,元軍在稍作休整後,又大舉進攻,將文天樣所率軍隊全殲,俘虜文天祥。隨後,便從水陸兩路南下攻宋。將趙罡和他的小朝廷逼得在海上漂流了100多天。小皇帝趙昰昱也無法再承受顛沛流離的海上生涯,病死在廣州灣。
趙昺
(公元1271年~公元1279年)
在位時間:公元1278年~公元1279年
曾用年號:祥興
諡號:無
廟號:無
安葬地:大海中
南宋最後一個皇帝趙昺即位時年僅8歲,是中國曆史上29個10歲以下的小皇帝之一。在元朝大軍窮追猛打下,趙逃到涯山後,被元兵包圍,被大臣陸秀夫抱著跳入海中。至此,南宋滅亡。
遼(契丹)
太祖耶律阿保機
(公元872年~公元926年)
在位時間:公元916年~公元926年
曾用年號:神冊、天讚、天顯
諡號:升天皇帝
廟號:太祖
安葬地:祖陵
公元872年,耶律耶律阿保機出生在契丹部落聯盟首領“夷離堇家中。
公元900前後,耶律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部落聯盟掌管軍政實權的於越夷離堇,並率軍東征西討,逐漸擴大契丹部落聯盟的勢力。
公元904年,耶律耶律阿保機與中原李克用、朱溫等交好結盟後,將主要精力用於大力發展契丹的社會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