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宋、遼、金朝大事記(7)(2 / 3)

趁此機會,韓氏將親朋故友和爪牙塞進朝廷,使得政府、樞密、台諫、侍從等重要官員,都出自韓氏之門。而寧宗趙擴如同傀儡,一切任免官吏,唯韓氏之言是聽。韓的親故得勢後,無一不奸,無一不貪。陳自強公開納賂賣官,各地官員寄給他的書信,信封上都必須注明某物若幹“並”獻,凡無“並”字的書信連看也不看。蘇師旦自三衙以至沿江諸帥,明碼標價,多者至數10萬貫,少者也不下10萬。

韓氏專橫跋扈、忘乎所以,常常出入宮廷,甚至連皇帝的家事都要插手。皇後韓氏去世後,楊貴妃(此楊貴妃非唐玄宗時的彼楊貴妃)和曹美人都因受寵愛有立為皇後的希望:楊貴妃懂得權術,曹美人卻性格柔順。韓氏勸趙擴冊立曹美人,而楊貴妃則趁著侍寢之機大吹枕頭風,使得趙擴答應立她為為後。楊貴妃又伯韓氏抗旨,於是請趙擴將詔書寫成兩份,一份按常例發出,一份送交她的義兄楊次山,讓他在百官上朝時即行宣布。第二天,韓氏上朝,卻發現立後的詔書已經宣讀。木已成舟,韓氏隻好作罷,但從此卻與楊皇後結下了怨仇。

韓氏想長保功名富貴,於是一些黨羽便勸他伐金,以便鞏固自己的地位。韓氏立即著手準備北伐,解除了黨禁,起用其中的抗戰派,著名詞人辛棄疾也是在這時再起的。

韓氏的北伐,由於他的獨斷專行,加上內部矛盾重重,極不穩定,而且他還托大,東西兩線同時出兵,結果遭到失敗,收複中原的夢想很快就破滅了。

後來準備第二次北伐,並起用主張北伐的辛棄疾為樞密都承旨,指揮軍事,但辛棄疾還沒動身,就病死在家中。而且由於前線連連失敗,軍費開支巨大,國庫空虛。以前反對開戰的大臣們又活躍起來,厭戰情緒隨著前線的敗績,逐步升級。

韓氏的希望破滅了,同時在後方,一場反對他的行動也在醞釀中。與韓氏素來不合的楊皇後,借首先跳出來發難的禮部侍郎吏彌遠上書反對韓氏繼續用兵,請求將其斬首的機會,趕緊吩咐趙儼彈劾韓氏。

趙儼接受楊後的命令後,伺機進言。有一天退朝,他對趙擴說:“韓氏再啟兵端,會對國家不利,應該將其正法以謝天下!”趙擴氣得將其大罵一頓。楊皇後見趙日嚴碰壁,隻好親自出馬,她對趙擴說:“韓氏專橫誤國,天下誰人不知,大臣們隻是懼怕他的權勢,才不敢彈劾然後又一再勸說,趙擴終於放棄了自己的意見,同意皇後所請,派楊次山調查韓氏的情況。

楊皇後見勸說成功,趕緊叫楊次山聯合史彌遠、錢象祖、李壁等人,密謀殺掉韓氏,隨後,史彌遠趁韓氏上朝的時候,在途中將他拘捕,押到玉津園殺死。史彌遠等人先斬後奏,誅滅權臣,趙擴隻得順水推舟,下詔列舉韓氏的罪行,將其抄家。隨後,又將韓氏的親信陳自強、郭倪、鄧友龍等人趕出朝廷,韓氏擅權的局麵到此結束。但隨後史彌遠又因誅殺韓氏有功,被越級提拔,以後便逐步掌握了朝政。

韓氏被殺後,宋金決定議和。當時的金已經大不如前,但就是這麼根日薄西山的井繩還是將懦弱的南宋給嚇倒了:金的條件是要求南宋用韓氏、蘇師旦的首級贖回被金軍占領的淮南之地,並且每年增加歲幣總數達30萬,戰爭賠款為白銀300萬兩,金軍則從侵占的土地上撤走。南宋統統都答應了,這就是所謂的“嘉定和議”。

與金之間的戰爭結束後,南宋王朝的國政大權又落到史彌遠手中。史彌遠牢牢地控製了朝廷大權,專權達17年之久,就連給他母親守喪也不例外。

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史彌遠采取了一些籠絡人心的措施。他為已故宰相趙汝愚平反昭雪,修改了韓氏幹預下編成的國史,為已死的遭到韓氏迫害的偽學黨人朱熹、彭龜年、呂祖儉等人平反,並錄用他們的後人,朱熹的著作又重新立於學官。還任用了真德秀、魏了翁等一些名士也不次進用。然而史彌遠真正重用是他的黨羽,凡是要害部門,掌管在史彌遠的親信手裏,當時政局的混亂、黑暗決不亞於韓氏專權時代。

公元1217年,苟延殘喘的金軍分兵大舉南侵。在邊防將領趙方、孟宗政等人屢屢獲勝之後,一直猶豫不決的趙擴才下令伐金。史彌遠是主和派,見主和不成,便不置可否,坐現成敗。

到了公元1224年,雙方長期的交戰狀態終於令金哀宗撐不下去,於是派人同南宋通好。宋金雙方進入休戰狀態。

在宋金戰事停息不久,宋光宗便因病去世。

理宗趙昀

(公元1205年~公元1264年)

在位時間:公元1224年~公元1264年

曾用年號:寶慶、紹定、端平、嘉熙、淳佑

諡號:建道備德大功複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

廟號:理宗

安葬地:永穆陵

公元1205年,宋理宗趙昀出生。

公元1224年,趙昀被權臣史彌遠擁立為帝。

公元1233年,史彌遠病死,趙昀親政。

公元1234年,蒙古與南宋聯合,將金消滅,隨後蒙古與南宋決裂,發生戰事,結果南宋軍隊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