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宋、遼、金朝大事記(4)(2 / 3)

在這樣的局麵下,趙頊有些動搖了,先後將王安石兩次罷相,以平息反對的聲音。不過,王安石下台後,趙頊還是將部分新法進行到底,其中改革官製與強化軍兵保甲的製度成為改革的重心。由趙頊自己單獨進行的改革被後人稱為“神宗改製”。趙頊在推行新法的過程中,其富國強兵的目的非常堅決,但在抑製兼並這一點上,他遭到強烈反對後便往往虎頭蛇尾,既想增加財政收入。又不願損害上層既得利益,結果,負擔隻有轉嫁到下層人民身上。

壯誌未酬遺恨而死

趙頊除了推行改革之外,還不滿北宋遼和西夏一味妥協退讓,因此與邊境少數民族政權進行了多次戰爭,但大多是勝少負多,隻有對交趾的反擊戰和第一次征伐西夏還比較重要。

位於現今越南北方地區交趾,不斷在宋邊境進行劫掠。公元1076年,趙頊派兵征討交趾,將交趾打敗,全部收複被交趾占據的邕州、廉州等失地。隨後攻入交趾國內,交趾王李乾德眼看宋軍就要兵臨城下,趕忙奉表乞降。從此,交趾再不敢侵擾宋境。

公元1037年,趙頊派王韶率軍進軍1800裏,占領了宕、岷、疊、洮等州,招撫大小蕃族30餘萬帳。這是自北宋開國以來宋對遼、夏戰爭中的空前大勝。但後來再對西夏用兵,北宋都以失敗而告終。公元1081年,趙頊趁西夏國王秉常的母後專權之機,兵分五路,共20多萬兵力征討西夏,大軍深入西夏境內,直抵靈州(今寧夏靈武)城下。西夏軍決黃河水將宋軍淹沒,並切斷宋軍糧道,結果宋軍大敗。此次戰爭,宋軍有200多個將校陣亡,傷亡20多萬士兵和民夫。消息傳到朝廷,趙項悲痛難忍,竟臨朝大哭。從此,趙頊徹底喪失了先前的雄心,維持原來對西夏的和議,每年向西夏交納財物。公元1085年,深受西北邊境軍事失敗所打擊的趙頊一病不起。不久就去世。

哲宗趙煦

(公元1076年~公元1100年)

在位時間:公元1085年~公元1100年

曾用年號:元祜、紹聖、元符

諡號:憲元跡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帝

廟號:哲宗

安葬地:永泰陵

公元1076年,宋神宗趙項第六子趙煦出生。

公元1085年,宋神宗病逝,趙煦即位,是為宋哲宗,因趙煦年幼,朝政均由祖母高太後把持。

公元1093年,高太後病逝,趙煦終於親政。

公元1100年,趙煦病死,年僅15歲。

公元1085年春,宋神宗趙頊因病去世,趙頊的第六個兒子(前麵五個均夭折)趙煦就在喪父的悲痛中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是為宋哲宗。

因為自己年幼,所以大權都掌握在祖母宣仁高太後的手中。高太後本來就對神宗趙項任用王安石變法不滿,等到自己做了太皇太後,又掌握了朝政大權以後,這位皇室貴族的首領就以恢複祖宗法度為名,起用並重用了以司馬光、呂公著、文彥博等人為代表的大批守舊派人物,排擠和打擊以呂惠卿、蔡確、呂嘉問為首的變法派,全盤否定並逐個廢黜了趙項在位時推行的一係列新法。一時間,朝野上下掀起了一陣清算新法之風,史稱“祜韋占更化”。

趙煦即位之初,雖然年齡幼小,但很反感別人依舊拿他當小孩看待。然而無論是祖母高太後還是當時的大臣,偏偏不了解他的心思,認為他還是個不懂事的小孩。這就使得趙煦從小就對當朝的大臣極為反感。

趙煦年幼時很願意念書,平時在宮中除了看書外,很少出去玩耍。他看書的範圍很廣,尤其喜歡唐人律詩,常把自己親手抄錄的唐詩分賜給大臣。但高太後和大臣們卻想通過教育他讀經講史,使他成為一個能恪守祖宗法度,忠信孝悌,淳茂老成的人。當時高太後掌握朝廷大權,大臣們居然隻知道高太後,不知道皇上,凡有奏事,都隻向高太後請示稟報,有時趙煦偶爾問件事,大臣們竟沒有一個人答理。趙煦後來對人說:“元祜垂簾之時,朕看到的隻是大臣的脊背和屁股,他們的臉全轉到太後那邊去了!”

趙煦對元祜大臣的印象越來越壞,他和高太後的感情危機也越來越深。尤其是趙煦尋找年輕女子陪伴自己的事情,因而大臣們紛紛上書,進行口誅筆伐,說皇上年方14歲,不應當是親近女色的時候,勸皇上進德愛身。又請求高太後保護好皇帝,言辭十分激烈。高太後於是把所有年輕的宮女都換掉,趙煦心裏不說,但非常記恨太後和這些大臣。後來,高太後又親自為趙煦物色了一個高太後自己喜歡的少女,並親自立為皇後,根本就不管趙煦是否喜歡。果然,新婚不久,皇帝和皇後不太融洽的關係就公開化了。

趙煦大婚之後,理應可以親政了,可是高太後仍沒有還政退位的意思。趙煦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但又苦於沒有辦法,隻得用沉默以示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