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宋、遼、金朝大事記(1)(3 / 3)

公元961年的一個夏夜,趙匡胤將石守信、王審琦等禁軍高級將帥留下,設便宴招待他們。待酒酣耳熱之際,趙匡胤屏退左右,長歎了一口氣,說道:“如果沒有你們的出生入死,鼎立輔助,也就沒有我今天這個天子。可我今天做了這個天子,又覺得做天子也大難了,遠不如作節度使時快樂。自做了天子後,我從沒有睡過一夜安穩覺。”石守信等人忙問:“陛下為何事如此憂慮?”趙匡胤說:“這還不明白,皇帝的位子,誰不想坐!”石守信等人聽話中有話,又問:“陛下為何口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誰還敢再有二心?”趙匡胤苦笑著說:“你們雖然沒有異心,可如果你的手下有那麼一天,將黃袍披在你們身上,你們就是不想當這皇帝怕也不行吧?”眾將聽了,不由大吃一驚,急忙跪下哭泣道:“請陛下給我們指條生路吧。”趙匡胤見時機已到,便說:“你們不如將兵權交出來,然後我給你們高貴的官職和大批的賞賜,你們再買上一批好田宅,為子刊叫門留下一份產業,家中多置一些歌妓舞女,天天飲酒作樂,我也與你們互相結為親家,君臣之間就再也不用互相猜疑,君臣和睦相處,這該有多好!”石守信等人聽了這話,不管心裏有什麼想法,都急忙跪下向趙匡胤謝恩。第二天,他們都上書稱自己有病,不適宜領兵征戰,要求解除兵權。趙匡胤十分高興對他們賞賜安撫一番後,隨之宣布免去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鋒、羅彥環等人的禁軍職務,讓他們到地方州郡去作節度使。這就是曆史上的“杯酒釋兵權”。“杯酒釋兵權”後,趙匡胤將禁軍掌握完全在自己的手中,井選拔了一批資曆較淺的後輩武將擔任官職,使其難以在禁軍中形成根深蒂固的勢力。

假道滅虢巧施離間

五代十國末期,全國在四分五裂。北有依附契丹的北漢,南有南唐、吳越、後蜀、荊南、湖南、南漢、南平、漳泉等八個割據政權,嚴重威脅北宋王朝的安全和宋初中央集權的鞏固,並且,要求統一的呼聲日漸高漲,趙匡胤也有一統天下的雄心壯誌。可是,麵對這些強弱不一的割據政權,計劃統一天下的趙匡胤也有些一籌莫展。起初,太祖打算先攻北漢,但遭到群臣的反對,這種反對是有根據的,當時北宋和北漢及遼的軍事力量對比非常懸殊,要想先攻實力遠勝於自己的北漢及其靠山遼國,確實失策。

一個雪夜,在家體息的趙普,迎來了一個貴客趙匡胤。趙匡胤進屋後,心情沉重地說:“我睡不著,所以想來和你聊聊,你覺得我是不是不應該先攻取北漢?”趙普沉默了良久,然後說:“北漢盤踞在太原地區,如果我們攻下大原,就要麵對強敵遼國,我們不如先征服南方諸國,占有富庶的根據地,再回過頭來解決北漢這塊彈丸之地。”這就是北宋初年著名的“先南後北”的戰略,即先消滅南方的幾個割據政權,後消滅北漢政權,避免在統一南方以前與遼國發生正麵的軍事衝突。

正當趙匡胤準備出兵的時候,湖南的武平節度使周行逢病故,其11歲的兒子周保權繼位。大將張文表起兵反對周保權,占領了潭州(今湖南長沙),並準備進軍武陵(今湖南常德)。周保權連忙向北宋和荊南的高繼衝求援,當時荊南處在各割據國的包圍之中,國勢衰弱,兵力不足三萬。於是趙匡胤便上演了一場“假道滅虢”的話劇,製定了取道荊南,攻占湖南,一舉削平荊湖的戰略方針。

公元963年初,宋將慕容延釗、李處耘率領十州兵馬,進發荊南。臨行前,他對慕容延釗和李處耘說:“出征湖南,必然要借道於南平,南平國勢卑弱,可順便將其攻滅。”

兩位將領命向荊南進發,並派人先赴江陵向高繼衝假道。高繼衝聽後,立即召集部下商議。部下眾說紛紜,拿不定主意,會議散後,便召叔父高保寅密商。高保寅說道:“先準備牛羊、美酒,借犒師為名,探探宋營情況,再作決定。”高繼衝說道:“那就請叔叔走一趟了。”高保寅帶著事先準備好的東西,前往荊門犒師。兩位宋將善待高保寅,高保寅非常高興,立即稟報高繼衝,說宋軍並無他意。

當夜,宋軍以精銳部隊為先鋒,由李處耘率領直奔江陵。高繼衝得知,立刻來到城北十五裏處迎接。與高繼衝見麵後,李處耘告訴他:“慕容延釗將軍還在後麵,你可在這裏等候。”說罷,自己就率領大軍進入了江陵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