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10年,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迫使武則天退位。
公元710年,退位不久的武則天病逝,享年82歲。
“無字碑”,是武則天在臨終前留給後人的最後一句話:“任人評說!”既然如此,唯有沉默寡言,才是對這個中國曆史上唯一女皇帝的最好評價。
武則天祖籍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父親武士是個木材商人。公元636年,唐太宗的長孫皇後去世。不久,大宗聽說武則天貌美色麗,遂召入宮立為才人,當時她才14歲。武則天才人見到唐太宗後,太宗賜號武媚,人稱媚娘。公元649年,太宗去世,武則天和太宗的嬪妃都出家當了尼姑。唐高宗李治在做太子的時候,曾入宮侍奉太宗,見到武則天後非常喜歡,隻是鑒於她是父親的女人才沒有造次。李治即位後,適逢太宗周年忌日,於是來到感業寺進香,武則天與之相見後,百感交集,兩行清淚竟順流而下,李治遂喚起了昔日的愛戀之情。當時李治的皇後王氏,正與受寵的蕭淑妃鬥的不可開交,為離間皇帝與蕭淑妃的關係,王皇後便將武則天接入宮中,希望借此使蕭淑妃的得寵受到削弱。
武則天入宮後,對王皇後畢恭畢敬,得到李治和王皇後的喜歡,很快晉升為昭儀,位於九嬪之首,僅次於皇後和四妃。然而,王皇後低估了武則天的能量,武則天的入宮,竟使自己和淑妃一起失寵了。武則天受寵後,逐漸與王皇後反目。武則天要取王皇後而代之,於是在後宮大肆活動,籠絡人心。她對皇後薄待的人,必定殷勤交結,得到的賞賜全都分送給她們。
公元654年初,武則天生下位公主,很討人喜歡。王皇後久未生育,也不禁前去看望。王皇後離開後,武則天趁機殘忍地掐死親生女兒,然後輕輕蓋好被子。等李治來後,武則天佯裝高興地和李治交談,然後掀開被子看女兒,已經死了。武則天忍不住失聲痛哭起來,並詢問左右的人,大家都說:“皇後剛才來過。”李治大怒道:“皇後殺死我的女兒!過去她與淑妃互相說壞話、嫉妒,現在又如此可惡!”武則天又趁機進饞言,使王皇後有口難辯,李治遂有廢王皇後改立武則天為皇後之心。
經過一番爭鬥後,武則天總算於公元654午冬被立為皇後,王皇後和蕭淑妃被廢庶人,二人後來被武則天砍去雙足,泡在酒甕中折磨而死。
當上皇後以後,武則天在幫助病弱的李治管理朝政的時候,逐漸覺得做皇後還是不過癮,她希望有一天,能去掉擋在她前麵的簾子,親身坐在大殿中央的龍椅上,做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女皇帝。在經過一番周密策劃後,武則天將長孫無忌等人或殺或流或貶,被徹底摧毀。並收得李義府、許敬宗等人為親信。
到了公元664年,李治終於無法忍受武則天的擅權專橫,便與上官儀密謀廢後。結果武則天很快就通過布置在皇帝身邊的親信得知此事,於是馬上趕到李治身邊,責問李治。李治害怕地將責任都推給了上官儀。武則天立即指使許敬宗誣構上官儀與廢太子李忠圖謀不軌,將上官儀及其子上官庭芝下獄處死,家屬籍沒。
上官儀被殺後,朝廷中再沒有敢與武則天作對的了。武則天一把將大權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段日子裏,武則天所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修訂《姓氏錄》。唐大宗時期編寫的《氏族誌》並沒有跳出魏晉以來重門閥的舊例。所列九等293姓中仍有許多官職很低的舊士族,特別是把武姓家族排斥在外,這當然是武則天所不能容忍的。武則天便於公元659年命許敬宗、李義府等修訂《姓氏錄》,將武姓列為第一等,其餘按官品高下分為九等,徹底打破了氏族大姓排在首位的舊製。此後的幾十年時間裏,武則天一方麵培植自己的親信勢力,一方麵將自己的親生兒子逐一廢黜,以便自己能順利登上帝位。
武則天廢黜親生兒子的行動是非常殘酷的,她四個兒子,其中長子李弘在被立為太子後,逐漸有了自己的見解,這是為武則天所不能容忍的,於是李弘於公元675年被母親用藥酒毒死。李弘死後,接著便是二子李賢,結果又被武則天以李賢好聲色為借口,將李賢廢為庶民,不久被遷往巴州,又於公元684年春派人殺死了李賢。李賢一案牽連了很多人。李賢的一批黨羽被殺、被流放,唐宗室子孫也有許多受牽連。於是三子李顯被確定為李治的接班人。公元683年冬,唐高宗死去,李顯即位,但不到兩個月就被武則天廢為廢為廬陵王,幽禁於深宮。
於是再立四子李旦即位,是為唐睿宗。武則天雖讓李旦繼承皇位,但不準他參與政事處理,自己臨朝專政,聖衷獨斷。由此開始了改朝換代的準備。她先是把東都洛陽改稱神都,然後更改百官名稱,將尚書省改為文昌台,左、右仆射改為左、右相;門下省改稱鸞台,侍中為納言;中書省改稱鳳閣,中書令為內史;宰相稱同鳳閣鸞台三品;吏部稱天官;戶部稱地官;禮部稱春官;兵部稱夏官;刑部稱秋官;工部稱冬官。禦史台分為左肅政、右肅政兩台,左台糾察朝廷,右台糾察郡縣。
這時,一群曾遭貶抑而不滿的官吏發難了。公元684年,柳州司馬徐敬業等人在揚州起兵,公開打出反武旗號,不久就擁有了10餘萬人的隊伍。武則天立即派30萬大軍前往平叛,很快將徐敬業等人擊潰,徐敬業也被部將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