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杜甫(7)(2 / 3)

杜甫以垂老之年人幕府,於嚴武“累年在蜀,肆誌逞欲,恣行猛政,窮極奢靡,賞賜無度”(錢謙益語)的情況便有了切實的接觸。杜甫一個既忠於友情,又不詢私情的人,出於多種考慮,他選擇了辭去官職,返歸草堂的君子自重的道路。永泰元年(765年)正月,杜甫在過了半年幕府生活之後,終於又回到了草堂。嚴武這年四月突然病逝,杜甫失去了可靠的好友,認為不能再在草堂住下去。

杜甫永泰元年(765年)初夏,把成都草堂留給杜占,自己帶著妻子兒女乘船東下。他便寫《去蜀》詩:

五載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關塞阻,轉作瀟湖遊。世事已黃發,殘生隨白鷗。安危大臣在,何必淚長流。

回想往昔這是杜甫無可奈何的反語,說明他總是把個人的命運跟國家的安危緊密相連。

杜甫一家沿岷江東下,來到嘉州(今四川樂山),這裏有他的一位堂兄,兩家人相聚,住了幾日,杜甫一家又繼續乘船而下。五月中旬,過青溪驛;不久,到達渝州(四川重慶),為等一位朋友,便在渝州呆了一段時間。朋友沒來,杜甫一家先行,來到忠州(四川忠縣),並在忠州住了兩個多月。杜甫遊覽緬懷大禹治水的功績。寫了一首《禹廟》詩,

杜甫忠州啟程,沿江順流而下,途中作《旅夜抒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杜甫行至雲安(四川雲陽),因肺病和風痹病發作,暫住在嚴縣令的水閣,約有半年時間。在此期間,朝廷派郭英又任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尹。郭在成都驕奢暴戾,士兵怨恨。他率兵攻擊西山兵馬使崔旰,反被打得大敗。崔籲以郭反叛為名,襲擊成都,殺淨郭的全家,郭也被普州刺史韓澄殺掉。於是,蜀中大亂,交通阻塞,商旅斷絕。杜甫便寫了《客居》詩:‘安得覆八溟,為君洗乾坤?”表現了他不老的雄心和願為國家安定有所作為的願望。

杜甫大曆元年(766年)春末,一家從雲安來到夔州。夔州屬山南東道,設有都督府,州治在魚複浦和西陵峽之間,瞿塘峽附近,與白帝城相連。杜甫一家舍舟登陸,暫居西閣。西閣在山上,前臨大江,後倚山崖,是一棟層軒高樓。登樓所見,風景壯美,杜甫便寫了《不離西閣二首》:

江雲飄素練,石壁斷空青。滄海先迎日,銀河倒列星。(《不離西閣二首》):

還寫“草閣柴扉星散居,浪翻江黑雨飛初。山禽引子哺紅果,溪女得錢留白魚。”(《解悶十二首》其一)詩。

杜甫多次登臨白帝城,留下了不少吟詠白帝城。這些詩篇中的警句為白帝城描繪出一幅幅傳神的畫麵,並寫了:

“城峻隨天壁,樓高望女牆。江流思夏後,風至憶襄王。”(《上白帝城》)詩:

“江城含變態,一上一回新。天欲今朝雨,山歸萬古春。”(《上白帝城二首》其一)

杜甫還寫了《白帝城最高樓》:

“城尖徑昃旌旆愁,獨立縹緲之飛樓。峽坼雲霾龍虎臥,江清日抱黿鼉遊。扶桑西枝對斷石,弱水東影隨長流。杖藜歎世者誰子?泣血迸空回白頭。”

杜甫因為憂時歎世,更加景慕諸葛亮。他特意觀看了諸葛亮留下的八陣圖,並作詩《八陣圖》: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杜甫因觀八陣圖,以詩向自己心目中的英雄致以歌頌,也為諸葛亮沒能完成統一大業而深致惋歎。

杜甫這一時期,詠史抒懷的力作是《詠懷古跡五首》。三峽夔州一帶,多有宋玉、王昭君、劉備、諸葛亮、庾信等人遺跡,杜甫詠懷古跡,同時憑吊先人,也抒寫自己的身世家國之感。《詠懷古跡五首》

一以庾信自況:“支離東北風塵際,漂泊西南夫地間。三峽樓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雲山。羯胡事主終無賴,詞客哀時且未還。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

二緬懷宋玉: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台豈夢思?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三寫王昭君: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家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麵,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四寫永安宮、追懷劉備:蜀主窺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翠華想像空山裏,玉殿虛無野寺中。古廟杉鬆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武侯祠屋長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五詠懷諸葛亮:諸葛大名垂宇宙,宗巨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作終難複,誌決身殲軍務勞。

杜甫這五首詩作為組詩,不單詠懷古跡,而且深寓了他的身世之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