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孟子(3)(3 / 3)

宣王聽孟子這樣說,便急忙順著說:“對呀,確實有這樣的百姓。齊國雖然不大,我也何至於連一隻牛都舍不得?我就是不忍看它那種哆嗦可憐的樣子,毫無罪過而被送進屠場,才用羊來代替它。”孟子說:“百姓說陛下吝嗇,陛下也不必奇怪。羊小牛大,用小的代替大的,他們哪能體會到陛下的深意呢?如果說可憐它毫無罪過卻被送進屠場,那麼宰牛和宰羊又有什麼不同呢?”宣王笑著說:“這個我真連自己也不懂是什麼心理了。我的確不是吝惜錢財才去用羊來代替牛。看來百姓說我吝嗇真是理所當然的了。”

孟子為的是讓齊宣王實行仁政主張,因此說到這裏,便以輕鬆的語氣把話鋒一轉,說道:“這是小事一樁,百姓如此誤解倒也無妨,老夫知陛下有一顆仁愛之心。道理就在於:王親眼看見了那隻牛,卻沒有看見那隻羊,君子對於飛禽走獸,看見它們活著,便不忍心再看到它們死去;聽到它們悲鳴哀號,便不忍心再吃它們的肉。君子把廚房設在遠離自己的場所,就是這個道理。”齊宣王聽了孟子的這番話後,高興地對孟子說:“《詩》雲:‘他人有心,子忖度之。’說的便是孟夫子這樣的人呀!我隻是這樣做了,再問問自己,但卻是說不出其中的道理,經夫子這麼一說,我的心裏便豁然明亮了。”

孟子經過一席對話,終於將齊宣王引到關於仁政的問題上。接著,孟子又告訴他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要“為民製產”,使人民“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此外,孟子還告誡宣王要“樂民之樂,憂民之憂”,發施仁政要首先從鰥、寡、孤、獨開始。宣王表示: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好貨、好色。孟子說:“你好勇,便效法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好貨、好色,便‘與百姓同之’,使天下人皆厚積貨財,而且‘外無曠夫,內無怨女’這不正是王政應該做的嗎?”齊宣王完全被孟子的高論所折服,他說:“我頭腦昏亂,不能有進一步的體會,希望您老夫子幫助我達到目的,明白教導我。我雖然愚鈍,也願意試一試。”孟子見齊宣王有實行仁政的強烈願望,心中高興。齊宣王的確想讓孟子輔佐他完成大業,委任孟子為客卿。客卿戰國時是專門給外來士人的一種職位。沒有什麼實權。可以參政議政,享受豐厚的俸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