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這樣一個小心求證,大膽假設的過程,讓牛頓提出了三大力學,能量守恒定律等許多改變物理學的理論。
然後,在接下來的很長時間,又有一些物理學家的驗證,世人才知道牛頓創造了多麼偉大的曆史。
牛頓在溫故的基礎上,創造了新知識,孔子有“至聖”之稱,他老人家提出這個觀點,沒有錯,很正確。
沒有對舊知識的理解,就不可能知道舊知識有怎樣的痼疾和局限,新知識也不會因此而出現。
因此,牛頓用實踐證明溫故而知新的理論是正確的。
愛因斯坦同樣如此,他提出的相對論,學過物理的人都知道,那是怎樣一個奇妙而有大膽的理論。
當速度達到極致的的時候,成為光速或超過光速身邊的一切都將處於靜止狀態。
大家應該都知道牛頓物理學中,物理告訴大家,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掌握的。
世界不可能靜止,隻有運動是事物的根本常態。
但是,愛因斯坦打破了牛頓力學,他提出大膽的假設,這是怎樣的一種瘋狂呢?
要知道牛頓可是物理學界偉大的創造者,他沒有創造物理,但以一己之力改變了物理。
世人提到物理學,首先想到的正是牛頓,可見他對物理,對世界的影響到了多麼可怕的地步。
但是,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愛因斯坦提出違背牛頓力學的物理理論,這無異是與全世界人類對物理的理解對抗。
絕對驚天地、泣鬼神,可是,後來的事實又證明,愛因斯坦是正確的。
他的理論也被錄入了物理學範疇,而且本人也被列為與牛頓平級的物理大家。
牛頓的物理是平麵上的,愛因斯坦的物理是立體的,一個注重微觀世界,一個向往宏觀。
但不管怎麼樣,他們都沒有錯,未來的物理學,或許仍舊會有顛覆,大家隻要學著適應就行了,相信舊知識是會被新知識取代的。
這個事再一次證明了溫故而知新的重要性,愛因斯坦正是對牛頓力學的深刻研究和學習,才提出了自己的相對論,速度讓一切皆有可能。
李存孝正是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他才不厭其煩的給吳用灌輸這些知識。
他說的這些無論是互聯網,還是大數據,未來必將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絕對是任何行業的支柱。
吳用雖然很聰明,但他沒有李存孝這一份來自重生的黃金記憶,不可能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樣的,。
至少2018年以前的日子,對於他來說,還是未知的。
但李存孝不一樣,他相當於那個未卜先知的預言師,正在通過自己對未來的理解,培養吳用的大局觀。
互聯網自從產生以來,就無時無刻不再影響人類生活,這一點認識越來越清晰。
比如現代社會的許多“低頭族”,正是網絡造就的,沒有手機,手機上不聯網,人們誰會天天低著頭,玩手機。
網絡讓一切皆有可能,購物消費、吃喝玩樂,都在網絡上麵可以輕鬆實現,也因此促進一係列行業出現。
比如淘寶網、美團外賣、海外代購、趕集網、58同城、陌陌、微信等等。
學習,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古人學而仕擇優,通過學習,去做官,就是一條通天大道。
這個在現代人看來愚不可及的觀點,可在封建社會,卻是最正確不過的名言警句,它成為無數讀書人的座右銘。
知識不可能一下子掌握,需要不斷的記憶和學習。
如果有人真的過目不忘,把所有的東西,記一遍就永遠不會忘記,那麼還要機器幹什麼。
忘記也是記憶的一部分,就像犁地,一遍又一遍的翻耕,不斷地施肥播種,土地由貧瘠,變得肥沃。
知識也一樣,需要不停地積累,攢的越多,你未來掌握的知識也就越多,將來的成就也會越大。
吳用是一塊璞玉,需要打磨,李存孝知道自己能成功,靠的是重生的記憶,但是這個老本是有限的,總有一天會用完的。
為了以防萬一,吳用必須要盡快成長起來,他已經想好了,將來等自己的重生記憶用完以後,他就打算藏在幕後,過自己的逍遙日子。
至於公司,就交給吳用,畢竟無論從年齡、資曆、經驗等各個方麵看,他都是最適合的人選。
因此,他對吳用不斷地壓榨,就是為了讓他了解更多,知道許多足以改變未來的大事。
從一顆小樹苗,徹底成長為一顆大樹,為青龍遮風擋雨,所以學習更多更全麵的知識,這對吳用將來的發展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