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前麵我給你講了大數據和互聯網,除此之外,還有雲計算。
我簡單給你說一說,它是繼1980年代大型計算機到客戶端接服務器的大轉變之後的又一種巨變。
雲計算是基於互聯網的計算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共享軟件以及硬件資源和信息,可以按照需求提供給計算機和其他設備。
雲是網絡、互聯網的一種說法,過去在圖中用雲來表示電信網,後來也用來表示互聯網和底層基礎設施的抽象。
在雲計算的作用下,用戶不需要了解互聯網中的基礎設施的細節,也無需直接進行控製。
雲計算描述了一種基於互聯網的新的IT服務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擴展而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
它意味著計算能力也可以作為一種商品通過互聯網進行流通。
在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也就是NIST組織,它給雲計算定義是,雲計算是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
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絡訪問,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地。
其中資源包括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軟件、服務等。
通過簡易操作,這些資源能夠被快速提供,隻需要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
簡而言之,就是說雲計算讓企業、個人、國家,處理信息資源的速度加快了,這意外著工作效率的提高,資源利用率上升,浪費率減少。
現在以及將來,“雲計算”概念會被大量運用到生產環境中。
國內的“阿裏雲”與雲穀公司的XenSystem,以及在國外已經非常成熟的lntel和IBM。
各種雲計算的應用服務出現,說明雲計算的影響力無可估量。
雲計算服務範圍的不斷擴大,讓它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吳哥,XenSystem是廣州雲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這是一款功能強大VPS智能管理平台。
最為人稱道的是,它運用了IT行業最新的雲計算設計理念,支持自動化VPS雲主機和服務器的實時管理功能。
兼具良好的兼容性和穩定性,簡單高效地管理VPS主機係統。
說這麼多,就是想告訴吳哥你,雲計算很強大,它有利於實現短時間內服務資源和利潤最大化。
雲計算看似虛擬化,但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它包含著許多資源,所有的雲計算用戶通過共享可以方便快捷的學習和掌握。”
電話那頭,吳用聽的很認真,時而蹙眉,時而興奮,時而恍然,他插嘴說道“存少,我知道雲計算,它的出現並非偶然。
早在上世紀60年代,麥卡錫就提出了把計算能力作為一種像水和電一樣的公用事業提供給用戶的理念,這成為雲計算思想的起源。
在20世紀80年代網格計算,90年代公用計算,21世紀初虛擬化技術、SOA、SaaS應用的支撐下,
雲計算作為一種新興的資源使用和交付模式逐漸成為學界和產業界所認知。
華國雲發展創新產業聯盟評價雲計算為“信息時代商業模式上的創新”。
繼個人計算機變革、互聯網變革之後,雲計算被看做第三次IT浪潮,是華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將帶來生活、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的根本性改變,雲計算將成為當前全社會關注的熱點。
存少,我知道你讓我看重雲計算是非常對的,這個決定一定能夠讓青龍集團更上一層樓。
雲計算早已經出現在世人眼前,隻是因為還處於萌芽狀態,而不為廣大人群所知。
但是,金子放在任何地方都是會發光的,早在1983年,太陽電腦提出“網絡式電腦”,接著2006年3月,亞馬遜推出彈性計算雲服務。
同年八月,穀歌首席執行官埃裏克·施密特在搜索引擎大會首次提出“雲計算”的概念。
據我所知,穀歌的雲端計算源於穀歌工程師克裏斯托弗所做的“Google101”項目。
然後,在2007年10月,穀歌與IBM開始在美國各大名校,如卡內基梅隆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以及馬裏蘭大學等,推廣雲計算的計劃。
這項計劃希望能降低分布式計算技術在學術研究方麵的成本,並為這些大學提供相關的軟硬件設備及技術支持。
這些名校的學生則可以通過網絡開發各項以大規模計算為基礎的研究計劃。
想到這兒,我心裏很不好受,在互聯網的使用和開發上麵,我們華國始終落後歐美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