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李淵已經沒有鬥誌了,慌忙頒發手敕:“賊勢到如此地步,很難與他們抗爭,宜放棄黃河以東地區,謹守關西。”可是秦王李世民堅決不同意,他上表稱:“太原是王業的基礎,國家的根本,河東土地富饒,京城的糧食全靠河東供給,如果全部放棄,臣深感憤恨。希望給臣三萬精兵,必定消滅劉武周,收複汾、晉。大敵當前,豈能退縮,兒等願帶兵出戰!”
於是,李淵答應了李世民的要求,積極準備出征。李淵調集關中所有兵力由李世民統一指揮,封他為征虜大元帥,即刻起程北上討伐劉武周。李淵知道此次討伐劉武周事關重大,如果勝利的話,後方從此就固如磐石;如果戰敗,唐王朝就麵臨不能統一天下的局麵。為了給李世民壯行,李淵親自到長春宮為他擺酒送行。十一月,正值隆冬季節,天寒地凍,李世民趁河水結冰,從華陰渡過渭水、洛水北上,在龍門渡過黃河、汾水,駐兵柏壁,與劉武周的主力、宋金剛率領的軍隊遙相對峙。
由於裴寂堅壁清野的政策實行在先,所以現在最為緊缺的就是糧餉,龐大的軍隊每天消耗的糧食非常巨大。但是黃河以東的州縣遭搶劫後,沒有糧倉,一般的百姓也都缺糧,人人懼怕侵擾,聚居在城中,征集不到東西。麵對這種情況,李世民堅決改變過去裴寂那一套擾民的做法,想方設法安撫人心。由於秦王李世民在百姓心目中的威望很高,所以他一打出自己的旗號,百姓就紛紛踴躍歸順。前來的人日益增多,唐軍也不斷地征收到糧草。軍糧充足,隊伍也得到了加強。不過,現在還不是以硬碰硬的時候,所以李世民休兵喂馬,隻命小部隊抄掠敵軍,大軍則堅壁不戰。
在大軍堅壁不戰的同時,李世民與宋金剛的勢力也有小的交鋒。
十二月,劉武周大舉進兵夏縣,永安王李孝基全力抵抗,但力量對比懸殊,全軍覆沒,永安王李孝基等被傷。李孝基派人通知李世民,自己則躲起來養傷。
李世民接到消息後非常憤怒:“敵人如此猖獗,我親自帶兵前去征剿吧!”
兵部尚書殷開山、行軍總管秦叔寶願意代元帥出征。
李世民非常高興地說:“二位將軍願意同去,比我親自去都強。敵兵已經取得勝利,現在一定回軍,最好在中途伏擊,攻其不備,定能取勝。”
二將領命出師,在路上探知,入侵夏縣的劉武周大將尉遲敬德、尋相已經捉住了李孝基等人,準備返回澮州,現在很快就到美良川。美良川有一條河是尉遲敬德等人必經之路,殷、秦二人率軍埋伏在河邊,等到尉遲敬德、尋相率軍渡過一半的時候出軍攻擊,把尉遲敬德等人打得潰不成軍,斬殺兩千餘人,尉遲敬德逃脫。這次大勝而歸,大大提高了唐軍的士氣,諸將紛紛請戰,但李世民認為時機還不成熟,不許出戰。隻是到處收集情報。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正月,尉遲敬德和尋相奉命救援蒲阪的王行本,李世民聽到這個消息,親自率領三千人馬,連夜趕到安邑(今山西運城東北)設伏。尉遲恭等人還未做準備,已經被殺得七零八落,尋相和尉遲敬德隻身逃跑,其餘全軍覆沒。
在偵察敵情的過程中,李世民也曾遇到一次驚險的事情。一次,李世民帶輕騎兵去偵察敵情,隨從的騎兵四下分散開來,李世民隻和一名穿鎧甲的士卒登上山丘休息,不想竟然睡著了,結果被敵軍的情報人員發現了。不久,敵人從四麵包圍了他們二人。開始,二人毫無知覺,恰巧蛇追老鼠,碰到了甲士的臉,甲士驚醒後發現敵情,趕緊推醒李世民,二人一起上馬,才走了百餘步,就被敵人追上,李世民用大羽箭射死了敵人的驍將,敵騎兵這才退去。
經過一段時間的堅壁不戰,宋金剛的大隊人馬漸缺糧草。劉武周為打通運糧道,給宋金剛供應糧草,數次攻打浩州。唐將李仲文堅守浩州,劉武周多次進攻,都被李仲文擊退。太原的糧草不能運到柏壁,使宋金剛的軍糧匱乏。李仲文還派人四處騷擾劉武周的運糧隊伍,為李世民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又堅壁了一段時間,李世民手下的有些部將不耐煩了,請求與宋金剛交戰。李世民說:“宋金剛孤軍深入,麾下集中了精兵猛將,劉武周占據太原,依仗宋金剛為屏障。宋金剛的軍隊沒有儲備,比我們更缺糧食,隻有靠掠奪補充軍需,利於速戰。我們關閉營門不出,養精蓄銳,可以挫敗他們的銳氣。分兵攻汾州、隰州,騷擾他的心腹之地,他們糧盡無計可施。自然會退軍。我們應當等到那時再戰,目前不宜速戰。”
雙方對壘相持5個月後,宋金剛軍糧困乏,正值隆冬季節,再也沒有糧食可以掠奪了,部隊士氣大減,不得不撤軍補充糧食。李世民親率大軍奮勇追擊,唐軍漫山遍野,傾巢而出,鼓聲震天,喊聲如雷。至呂州追上了斷後的宋金剛部將尋相。唐軍憋足了勁,衝入尋相的部隊,就如狼入羊群,勢如破竹。尋相抵敵不住,大敗而走。李世民緊隨其後,乘勝追擊,尋相返回又戰,戰敗再逃,李世民又繼續追擊,一晝夜走了200多裏,打了幾十仗。追到高壁嶺,總管劉弘基抓住李世民的馬韁規勸道:“大王打敗敵人,追到這裏,功勞已足夠了,不斷深入,就不愛惜自己嗎?況且士兵們饑餓疲憊,應當在此停留紮營,等到兵馬糧草都齊備了,然後再進擊也不晚。”李世民說:“宋金剛無計可施才逃跑,軍心渙散;功勞難立而失敗頗易,機會難得,轉瞬即逝,一定要趁此機會消滅他。如果我們停滯不前,讓他有時間考慮對策加以防備,就不可能輕易打敗他了。我盡心竭力效忠國家,怎麼能隻顧惜自己的身體呢?”於是。催馬向前。繼續追擊,一看主帥如此,將士們也不敢再提饑餓。唐軍在雀鼠穀追上宋金剛,一天交鋒八次,都打了勝仗,俘虜和斬殺的敵軍有好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