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863計劃”第一人(1)(1 / 3)

裏根總統的一個噴嚏,引起了一場世界性的大感冒

1986年的3月,北京已經悄悄地從料峭的寒冬中走了出來。當一陣暖似一陣的輕風在城市的上空鼓蕩的時候,淡淡的春意便開始在大街小巷中悄然流淌起來。流淌著的春,隨心所欲地信手塗抹著新綠,在樹梢草尖的嫩葉上,在來去匆匆的腳步聲中,在人們流盼回顧的笑容裏。

此時,王大珩正低著頭走向等候他的一輛老式的伏爾加轎車,一聲不吭地拉開車門就鑽了進去。

司機師傅有些發愣,他從來沒見過王大珩這個樣子。在司機師傅的印象中,王大珩總是溫文爾雅極講究禮貌禮節的。往常,不管有什麼急事,他總是微笑著先與司機打過招呼再上車。但今天王大珩的神態似乎有些異樣。

司機師傅保持著平緩的速度,不急不躁地開著車。他知道隻有車裏才是王大珩最好的休息之處,因此,他並不急著把他送回家。他希望王大珩能在他的車裏多睡一會兒。車隊的司機都知道王大珩能睡,而且是閉眼就著。隻是,誰也說不準這一手是老先生天生的本事呢,還是累出來的毛病?反正大家都知道,隻要王大珩一上車,過不了三兩分鍾準會響起鼾聲。司機師傅當然一口咬定是累的。他給王大珩出車最多,出入王大珩家的次數也最多,他心裏有數。他早已習慣了在王大拓那均勻的鼾聲中不急不躁地開車了。

突然,司機師傅覺得有點不對勁兒,走了好半天了,怎麼一直沒聽見鼾聲?他詫異地回頭看了一眼,發現王大珩端坐在座位上,毫無睡意地微蹙著眉頭,正默默地注視著窗外。老先生的神情顯得很專注,仿佛是被什麼東西吸引住了。司機師傅不由自主地順著王大珩的目光向外麵望去——卻隻看到了潮水般蜂擁而過的自行車流。

王大珩其實什麼也沒看,他的思緒還停留在剛剛結束的對美國“高邊疆戰略防禦計劃”的研討會上,還停留在對這類研討會每每述而不作的失望之中。有很長一段時間了,王大珩一直處於焦慮之中,一種強烈的緊迫感緊緊地攫住了他的心頭,令他揮之不去,越來越感到不安。

王大珩心裏清楚,這一切都是由三年前裏根總統那個著名的“星球大戰”演說引起的……

三年前,在著名的白宮橢圓形辦公室中,裏根總統對著攝像機沉默的鏡頭,露出了他那特有的充滿自信的微笑。這一天是1983年3月23日,這位美國曆史上年紀最大的總統,正準備把此刻載入史冊。

裏根是憑借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初美國的國際地位空前低落的政治背景,高喊著“重振國威”和“重整軍備”的口號上台的。上台以後,他一直在尋求一種能扭轉軍事力量對比中對美不利趨勢,重獲對蘇軍事優勢的有效方法。眼下,總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自己已經找到了走出迷宮的道路。他想以一種造成轟動效應的方式,把自已的計劃公之於世。

演員出身的裏根總統喜歡這種方式。環顧身居其中的橢圓形辦公室,總統不由在心裏與自已的前任們做起了比較:

——40年代初,就是在這間辦公室裏,羅斯福總統製定了著名的“曼哈頓”計劃。“曼哈頓”計劃針對在原子裂變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德國,曆時4年,耗資20億美元,終於以美國試爆成功第一顆原子彈而宣告成功。“曼哈頓”計劃最終導致人類戰爭曆史進入了核武器時代。

——50年代末,也是在這間橢圓形辦公室,艾森豪威爾總統又製定了著名的“阿波羅”計劃。這是一項為趕超蘇聯先進的航天技術而製定的人類登月行動計劃。“阿波羅”計劃投資300億美元,動用了40多萬人。1969年7月21日,“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登上月球,從此揭開了人類進入空間時代的序幕。

——今天,還是在這間橢圓形辦公室裏,裏根作為美國的第40任總統,將向全世界宣布一項遠比“曼哈頓”計劃和“阿波羅”計劃龐大得多的新的計劃——“戰略防禦”計劃。雖然目前還不能確定這項集一切尖端技術之大成的“戰略防禦”計劃是否會如他所希冀的那樣,完全達到預期的目標。但無論結果如何,總統已經預感到,這項出自他手的迄今為止最為恢宏的大戰略計劃,必將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颶風。

總統期待著。

時間到了。裏根總統的微笑出現在電視屏幕上。曾經是美國中西部最著名的體育節目播音員的裏根,聲音依然動聽:

“……由於核武器令人生畏的破壞力,我們必須謀求另外一種遏製戰爭發生的手段。……我宣布,我已決定為實現這個目標邁出重要的第一步,下令製定一個全麵深入的研究計劃——

戰略防禦計劃,這個計劃的目的在於最終消除由攜帶核彈頭的彈道導彈所造成的威脅……

“讓我同大家一起來設想一個帶來希望的未來,那就是製訂一項計劃,用防禦性的手段來對抗令人生畏的蘇聯導彈的威脅。讓我們求助於技術的這樣一種力量:它曾萌生了我們偉大的工業基礎,給予了我們今天享有的生活質量。

“我號召我國科學界,那些給我們造就了核武器的人們,現在把他們的偉大才智轉向人類和平事業,向我們提供使這些核武器失去作用和陳舊廢棄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