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轉世再見:零落憑誰吊(3)(3 / 3)

生死,是世間的大事,然而,再麵對死亡之時,弘一法師淡然視之,卻悲憫螞蟻的生命,是一種超然的大境界。

《梵岡經》亦雲:“勿輕小罪,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刹那造罪,殃墮無間;一失人身,萬劫不複!”也是提醒世人要處事老實,行善造惡自有因緣果報,不可不慎!

《佛經》中也有記載,一名高僧知道他的小沙彌徒弟隻剩七日的壽命,於是慈悲地讓他回家探親。途中,正好遇到一場大雨,小沙彌發現一群螞蟻正努力地從積水的地方爬出,但卻不斷地被雨水衝回去。於是小沙彌心生憐憫,先將它們一一救出,確定安全無虞後,才繼續他的旅程。七日後,小沙彌又回到寺院,師父感到非常驚訝,於是人定觀察,發現原來是小沙彌的一念慈悲心,不但救了螞蟻,也增加了自己的壽命。

佛是一種無量的智慧境界。每一個佛家的釋子的頓悟各有不同,弘一法師對佛的覺悟,是積極的,熱忱的。他沒有逃避世事紛擾,反而是體恤眾生苦難。救濟眾生成了弘一法師此生鴻願。大悲眾生之苦,願一自己的肩膀擔負眾生的苦難。

八月三十日,這一整天,弘一法師什麼都沒有做,隻是默默地念著佛號,他的人生已經功德圓滿,今生往事,終於在經曆了六十餘載的奔走後,塵埃落定。他的心中,隻剩無限平靜還有無限宏大的佛法。

九月一日上午,陽光明豔的傾瀉,他為黃福海居士寫了一副座右銘。又在下午的時候寫下了“悲欣交集”四個字。這也成為了弘一法師的絕筆墨寶了。

“悲欣交集”因為弘一法師而光為人知,這也成為弘一法師從此生走向往生的概括。不念佛的人不會知道念佛也會起悲心,弘一法師的一悲一喜,是一種念佛見佛的境界。

九月三日,妙蓮法師再次懇請弘一法師吃藥,然而弘一法師還是輕輕地揮了揮手,拒絕了。他讓妙蓮法師為他書寫遺囑,把自己放心不下的事情都一一交代囑咐給養老院董事會,他向董事會作四點請求:“一、請董事會修台(就是將過化亭部分破損的地方修複)。二、請董事會對老人開示淨土法門。三、請董事會議定:住院老人至80歲,應舉為名譽董事,不負責任。四、請董事會審定湘籍老人,因已衰老,自己雖樂為助理治圃責任,應改為庶務,以減輕其負擔。”這些都是一些原本無關於他的一養老院的一些細微事。慈悲的弘一法師,在自己生命路盡時還在為的老人們憂慮著。

之後,弘一法師將那幾封早就準備好的給幾位友人的信,讓妙蓮法師幫著填上日期,分別郵寄給夏丏尊、劉質平、豐子愷等幾位友人。

訣別信的內容大致相同,信雲:“朽人已於某月某日謝世,曾賦二偈,附錄於後: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裏。問餘何適,廓而亡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謹達,不宜。”

九月四日弘一法師的呼吸漸弱,妙蓮法師在一旁助念誦經。不知何時,妙蓮法師見弘一法師的眼角流出一滴晶瑩的淚,一滴悲欣交集的淚。在淚滴落下之時,弘一法師也終於是了無牽掛地上路了。他的臉上始終掛著一抹靜靜的微笑,那佛的笑靨,是他生命最完滿的句點。

弘一法師德高眾望,九月六日,上千人念誦著“南無阿彌陀佛”跟隨在弘一法師的靈龕後為弘一法師送行,一種悲壯的氣氛籠罩在天空之上,整齊的經聲有一種曠遠的宏大。

第二年,妙蓮法師在《晚晴老人生西之後種種》一文裏向世人述說了大師火化時情景:老人於去年九月初四晚八時入滅,延至初六上午入皂。下午送盒去承天寺安座,至十一晚七時大眾集會,誦普賢行願品完,起讚佛渴念佛,至八時焚化,(遵老人過七日後焚化遺命)至十時即化畢。四眾皆見有多色猛烈之火光。十二日晨拾靈骸,裝滿兩壇。當時拾得舍利數顆,其餘碎骨炭灰等,弟均將包起收藏。事後即將靈骸遵遺命送開元承天二寺自己房內,於百日內常念地藏菩薩,隨於碎骨炭灰內揀選舍利,至百日揀去碎骨炭灰三分之一,得舍利一千八百餘顆,舍利塊五六百顆……

他的一生,是說不盡的傳奇故事,其生其死,都充滿了詩意和神秘色彩,仿佛一切都是事先設計好了的,又仿佛是演完了一場人生大戲,在人們還沒有品評出韻味的時候,便卸妝收場了。

“世間無不散的筵席,無不凋謝的花朵。”

在喃喃的經聲中,弘一法師將於世永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