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楊威的故事(1 / 2)

1941年10月8日上午,湖北省安陸縣羅家廟街上人群熙熙攘攘。突然幾聲吆喝,人們急忙閃到了兩旁,隻見一位年輕姑娘,昂首挺胸地向人群走來,敵人不斷地打她的嘴,用槍托捅她的腰,但阻止不住這位年輕共產黨員氣壯山河的吼聲:“老鄉們,漢奸馬上就要殺害我了,你們現在看到我的死,將來一定會看到日本人的慘敗,看到漢奸們悲慘可恥的下場!中國共產黨是消滅不了的!中國人民的抗戰一定會勝利……”

街道兩旁的群眾,眼看著他們熟悉的縣委婦女部長被敵人綁赴刑場,無不悲憤交加,暗暗流淚。英雄就義時,敵人向她身上連捅三刺刀,她仍然威嚴地站立著,使出了最大的力氣,高呼“中華民族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她的聲音象驚雷、象閃電,刺痛著敵人的神經。滅絕人性的敵人又向她的咽喉捅了兩刺刀,我們黨的好幹部,人民的好女兒,結束了她短暫光輝的一生,實踐了她“讓青春為祖國揚威”的誓言。這位女英雄就是楊威。

楊威, 1919年10月8日出生在湖北襄陽縣歐廟佬村。1936年秋,她以優異成績考入湖北省立襄陽第五中學。1938年7月報考了三十三集團軍幹訓團女生隊,畢業後被分配到第五戰區政治工作隊,改名歐陽克敵,表示自己獻身抗戰、與敵鬥爭到底的決心。當時任政治工作隊教育長的共產黨人曹荻秋、《鄂北日報》總編輯胡繩,經常向政治工作隊的隊員宣傳馬列主義和黨的政治主張,對楊威的思想產生了很大影響。她認清了國民黨反動派假抗日、真反共的本質,主動靠攏組織。在黨組織的關心和培養教育下,楊威於1939年元旦光榮地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1939年初,日軍逼近襄陽,政治工作隊被派往前線作宣傳工作。楊威隨隊到桂係八十四軍一七四師工作。在前線,她深入戰壕,唱歌、講演,做救護工作,哪裏有槍聲,她就出現在哪裏。她手裏常拿著《大眾哲學》或《新華日報》,活動在官兵中間,宣傳革命道理,這引起了國民黨反動軍官的注意。一七四師政治部主任侯少林布置特務監視她。黨組織考慮到反共摩擦日益激化,決定撤退一部分暴露了身份的黨員,楊威和五位戰友一起離開政治工作隊,輾轉跋涉,到達中國共產黨在豫南的基地確山縣竹溝鎮。

竹溝是一個隻有千餘人口的小鎮,周圍一二十裏以外就是國民黨統治區,這裏是中原地區抗日的指揮中樞,是紅軍長征以後南方八省堅持遊擊戰爭的十三個著名地區之一。中共六屆六中全會後,以劉少奇為書記的中共中原局就設在這裏。楊威到了竹溝,看到根據地和國民黨統治區蕭瑟的景象有天淵之別,正如當地流傳的一首歌謠所描繪的那樣:“烏雲之中見青天,竹溝就是‘小延安’;一聲號令震天響,千軍萬馬上前線!”中共鄂豫邊區黨委組織部長陳少敏親切地接見了他們,勉勵大家到邊區要好好學習。不久,黨組織送她到醫訓班學習。報到時,她把在去竹溝路上改的名字“楊威”鄭重地填在報名表上,表明她從此要讓“青春為祖國揚威!”

1939年冬發生了國民黨軍隊和特務襲擊的“竹溝慘案”,為減少黨的損失,劉少奇決定竹溝的軍政幹部撤向敵後。中原局召開四望山會議,決定統一豫鄂地區的領導,陳少敏任新的鄂豫邊區黨委代理書記,率領一批幹部,由豫南向鄂中敵後挺進,楊威隨這支隊伍到達湖北安陸縣的青龍潭。邊區黨委決定由楊威等六名幹部組成中共安(陸)隨(縣)工委,公開名義是新四軍豫鄂支隊青龍潭留守處。工委的任務是就地發動群眾,組織抗日武裝,楊威擔任民運委員。這裏日偽橫行,土頑武裝多如牛毛。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擔起民運工作的重擔,對一個沒有武裝鬥爭經驗的姑娘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一天晚上,工委在一個村裏開會,村口突然傳來一陣狗叫聲,接著有人喊了聲“小日人(即偽軍)來了。”工委大都是年輕人,遇到這種意外情況,紛紛逃避,楊威則沉著地藏好文件,消除一切可能引起敵人懷疑的痕跡,機智地隱蔽起來。事後大家稱讚她象個久經考驗的老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