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反“圍剿”中,劉誌丹製定了集中主力在運動中各個擊破敵人的方針,實現了把陝甘、陝北連成一片的戰略意圖,遊擊區擴展到三十多個縣,根據地人口超過百萬,主力紅軍發展到五千多人。由於西北紅軍的英勇奮戰,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紅軍北上。當時這個全國僅存的革命根據地,成為中央和各路長征紅軍的落腳點。
西北紅軍第二次反“圍剿”取勝時,正是中央紅軍長征快要到達陝北的時候。蔣介石為了使中央紅軍無立足之地,於8月間,又發動了對西北工農紅軍的第三次“圍剿”。劉誌丹根據敵強我弱的形勢,製定了集中主力紅軍各個擊破敵人的作戰方針,趁敵部署尚未就緒之時,先發製人。8月中下旬,首先打垮了剛渡過黃河的閻錫山部兩個旅,迫使閻軍退回山西。接著又集中兵力進攻北線敵人。9月,劉誌丹指揮了勞山戰役並取得重大勝利。
正當反“圍剿”鬥爭勝利進行的緊要關頭,王明左傾錯誤路線在陝北的代理人攻擊劉誌丹“一貫右傾”,甚至幹脆給他戴上“白軍軍官”和“反革命”的帽子。當時劉誌丹正在前線,他們采取欺騙手段將劉誌丹調回。在途中,劉誌丹碰到從瓦窯堡來的通訊員,通訊員說有一封軍團的急信,順手將信交給劉誌丹。劉誌丹打開信一看,原來是保衛局下令逮捕自己。具有極高黨性的劉誌丹為不使黨分裂、紅軍自相殘殺,將信交還通訊員。他策馬揚鞭,直趨瓦窯堡,打算向中央駐西北代表團申訴,寧願自己被捕,不要逮捕前線其他指揮員。但他一到即被投入監獄,帶著五歲幼女的妻子同桂榮,也被禁閉起來。劉誌丹蒙受不白之冤,麵對隨時可能被處死的殘酷現實,始終泰然處之。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突破敵人的“圍剿”到達陝北吳起鎮,當了解到根據地的嚴重形勢後,毛澤東立即下令“刀下留人”並製止捕人。劉誌丹等受誣被捕人員才被釋放。
劉誌丹在紅軍戰士和人民群眾中享有崇高的威信,陝北人民對他有著極為深厚的感情。當年在群眾中廣泛流傳著劉誌丹罰自己擔水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1934年春末夏初的一天黃昏,紅軍部隊來到一個村頭場院準備宿營。劉誌丹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同誌們三三五五親熱地圍攏他坐下。平時,劉誌丹和戰士們象親兄弟一樣,總是談笑風生,不分彼此,因此,大家都親切地叫他老劉或誌丹。可今天不知為什麼,他板著麵孔,帶著一點沉痛的心情,開口就問大家:
“同誌們,我們是什麼隊伍啊?”
“老百姓的隊伍唄!”大家回答。
“老百姓的隊伍要是誰違犯了群眾紀律怎麼辦?”
“那就處罰吧。”
“要是領導呢?”
“領導咋的,一樣處罰。”
“對啊!愛護群眾利益光榮,損壞群眾利益可恥,誰破壞紀律都得受處罰。”誌丹堅定地說。
話說到這,大家心裏很納悶兒,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一時氣氛有些緊張,場院裏鴉雀無聲,多少雙眼睛都在看著他那消瘦的臉。
誌丹來回踱了幾步,痛心地說:“違犯群眾紀律的不是別人,正是我。今天在看地形的時候,我的馬吃了群眾的麥子。大家討論討論吧,該怎麼處理?”
一聽這話,大家先是一楞,接著場院裏象開了鍋,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馬夫急忙站起來解釋:“這事不怪誌丹,那馬是我沒看住,應該處分我。”不知是誰大聲嚷著:“說是老劉的馬,我看是大家的馬,行軍打仗他騎過幾回,咱憑良心說,要處分大家都有份。”
誌丹叼著旱煙袋,一邊聽,一邊吧嗒吧嗒地抽著,越聽越覺著大家的發言不對勁。他深深吐出一口煙,把煙袋鍋往鞋底下狠磕兩下,霍地站起來說:“馬給大家騎是應該的嘛。問題不在誰騎,而在誰管,我的馬我負責,誰也不能頂‘罪’。處分我還不應該嗎?”停了一會,他接著又說:“軍民的魚水關係很重要,大家都要維護,絲毫損壞不得。我是領導,領導做錯了就更應該嚴格執行紀律!”
會場又靜了下來,隻聽見春風吹動著麥浪唰唰地響。大家琢磨著,沉思著,都感到誌丹的話入情在理,有的點頭同意,有的表示:“處分就處分吧,這都是為大家好。”看到這情景,誌丹滿意地笑了,誠懇地說:“現在就請大家說說,給我個什麼處分?”話題一拉開,同誌們又爭論起來。有的說:“向群眾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有的說:“就吃那十多棵麥子,檢討一下算了。”“那可不行”,有的不同意。這時有人提議罰他給老鄉挑水。大家都說:“對,對,這個法子好,就這麼辦。”認識統一了,誌丹愉快地接受了罰他挑水的處分。為了執行好紀律,他還要求選派兩名戰士監督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