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世上沒有盡善盡美的人。重點是所要尋找的優點,必須是團隊所欠缺的,因而也是最急需的那種優點。一個人隻要具備了團隊所需要的優點,即使有其他缺點,也可以不影響對他的選用。在使用過程中,要使人盡其所長。我們選用一個人,主要是使他發揮自己的優點;至於他的缺點,隻要不影響到工作,不影響到別人發揮積極性,就不必求之過嚴。
一個人的優點和缺點是相對的,是發展變化的。這就是說,一個人的優點和缺點,要發生作用,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優秀領導者的宗旨就是要創造條件,發揮各級人員的優點,並盡可能地抑製其缺點。
對於特殊人物要有特殊的用法,既要照顧其特殊性,又要根據其個人的短處、長處,令其竭盡所能。
長處不同,用法不同
“通才”根本不存在,就是在某一領域也難以找到一位“萬事通”。因此,對領導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人盡其才,這就要求領導能夠對人才避短用長。如果讓我諸葛孔明這個長於運籌帷幄、有卓識和氣魄的人去做決勝千裏之外的將士,跨馬揚刀,衝殺於敵陣之中,顯然是不可思議的。因為我的專長就是出謀劃策,而上陣殺敵隻能是趙雲、關羽、張飛之輩所為。相反,若把他們三人放在我的位置上,同樣是用人非用其長。
在人才使用上,不僅要用其所長,而且要“短中見長”。領導者不知短中之長,就不能做到善於用人。一個人的優點和缺點,長處和短處,並不是凝固不變的。優點擴展了,缺點也就受到了限製,發揚長處是克服缺點的重要方法,而且長處和短處是相伴相生的,常見到有些長處比較突出、成就比較大的人,缺點也往往比較明顯,常常“不拘小節”,大智若愚。因此,在選用人才時,要善於發揚人才的長處,用人所長,揚長避短,以便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至於那些膽大藝高,才華非凡,但由於某種原因受人歧視、打擊,成為有爭議的人物,領導更要力排眾議,態度鮮明,給予有利的支持。
揚其所長,難在對特長的認定。在認定下屬的特長時,傳統的用人方式,總是自上而下地由領導者做出抉擇。現在用人之道則講究為被使用對象提供更多的自我選擇機會,盡可能由下屬進行“自我認定”。也就是說,領導者在做出用人的終端抉擇之前,應該先聽聽下屬對自己的評價,由下屬來認定自己的特長和短處。當下屬的自我認識和領導者對他的認定之間出現明顯的認識誤差,並由此而產生行為誤差時,領導者應該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積極為下屬提供自己選擇最能發揮特長的機遇。
在許多情況下,被使用對象的特長和短處,並非始終如一,靜止不變,而是在複雜的內外因素影響下,各自呈現出明顯不同的發展勢頭。有時候,其特長可能繼續保持領先地位;還有時候,其特長進展遲緩,已成強弩之末,而其短處,卻急起直追,後來居上,很快成為新的特長。因此,一個有遠見的領導者,應該能夠運用發展變化的觀點,來科學分析下屬的各項基本要素,然後根據每項要素的發展勢頭,提前選擇最有可能成為下屬新的特長的某一項基本要素,以此來作為使用下屬的決策依據。
敢於選用下屬有爭議的特長,是精明領導者在用人過程中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由於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立場、觀點、方法不盡一致,認識水平和切身利益迥然不同,在對某個被使用對象的特長和短處做出評價時,勢必會出現一些明顯的誤差或認識伸縮度。對於某些頗有才幹的下屬來說,否定了他的特長,也就否定了他的人生價值。因此,一個謹慎的領導者,決不輕易否定一個下屬的特長,就像決不輕易否定下屬自身一樣。從某種意義上說,敢於力排眾議,果斷使用下屬有爭議的特長,正是精明的領導者比平庸的領導者顯得技高一籌的一個重要方麵。
揚其所長,體現了領導者對下屬的關懷、信任、摯愛和幫助,但絕不是“恩賜”。對於有些立誌高遠的下屬來說,當他認定自己的某一特長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時,即使外在因素阻抑他發揮特長,他也會克服重重困難,頑強發揮自己的特長的。在這種情況下,不讓他揚其所長是不可能的。與其違背下屬的心願,任其曲線發展,逆境成才,不如投其所好,遂其心願,讓他直線發展,順境成才。隻要領導者在這一點上表現出起碼的開朗、豁達和厚愛,下屬的特長必定能釋放出驚人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