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卓有成效”,就是通過自己與老板之間的互動,讓個人的成長和團隊的發展獲得共同實現。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明白,使老板有效益、有效率地實現目標,是我們身為部屬的重要職責之一。這就需要對老板進行管理。
也許有人認為:如此一來,豈不混淆了老板的角色?
其實不然,因為老板自有老板的價值。作為下屬,我們還應該了解老板的價值所在,珍惜他為團隊做出的重要貢獻。
其次,我們還應該了解有哪些負麵的因素正在損耗他的創造力、幽默感和決心。針對老板的長處和局限,我們要問一問自己:“我應該怎麼做?我應該怎樣幫助老板去排除那些負麵的因素,從而營造一個有利於老板成長的環境?”而一旦排除那些負麵的因素,我們還應該正視權力對於老板的負麵作用。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權力使人腐敗,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地腐敗。”我們應該學習如何正確地反對權力的黑暗一麵,這也是為了對自己或團隊的前途負責。
不應該做什麼
一個合格的部屬同樣要嚴格遵守職場遊戲中的規律,以下三點是我們部屬必須恪守的:
第一,永遠忠誠於團隊,直到離開。
這是最基本的職業道德,理所當然必須恪守。
第二,永遠不要讓老板感到你不可信任。
成功地管理老板的前提,是老板對你的信任,任何可能產生不信任的舉動都是危險的。
第三,永遠不要貶低老板。
老板跟普通人不一樣。因為領導者的權威不容侵犯,他決不會允許一個部屬隨意冒犯他,所謂“伴君如伴虎”就是這個道理。不要認為老板素質低,而瞧不起他。較好的做法是,過高地評價老板或不會有任何危險。
七擒孟獲:忍住躁進,攻心為上
南中地勢險要、地處偏遠,不滿之心存在已久;孟獲是南中地區少數民族的首領,在當地頗具威信。此兩點讓我意識到,要從根本上解決南中問題,就必須忍住躁進之心。南征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打敗叛軍,而是要徹底征服叛軍,使國家長治久安。要讓對手心服口服,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須循序漸進,有一個讓其服氣的過程。
“安居平五路”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修整,蜀國呈現出繁榮景象,為了抵禦曹丕,又與孫權恢複了結盟關係。
建安三年我坐鎮成都,獲悉蠻王孟獲起兵十萬犯境。我深知南中之事,不僅關係到蜀國的安定,同時也關係到北伐大業,遂決定親自率軍遠征。
南中地勢險要、地處偏遠,孟獲是南中地區少數民族的首領,在當地頗具威信,對我蜀不滿之心存在已久。因此,我意識到,要從根本上解決南中問題,就必須忍住躁進之心。南征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打敗叛軍,而是要徹底征服叛軍,使國家長治久安。要讓對手心服口服,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須循序漸進,有一個讓其服氣的過程。
正所謂“兼聽則明”,為了更好地達到南征目的,我廣開言路,聽取眾人意見。在眾多意見中,惟參軍馬謖的破敵之策與我的想法相符:“南中地勢險要偏遠,即使今天用武力取勝,大軍一退還會反叛。如丞相舉兵北伐曹魏,他們得知國內兵力空虛,就會加緊舉行叛亂。若用武力把他們趕盡殺絕,又非仁者之情。用兵的道理,應以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希望丞相不要專用武力,要注意征服他們的心。”
馬謖之言與我不謀而合,更讓我堅信“攻心”才是長久之計。
五十萬大軍,兵分三路挺進南中,沿途平定零星叛軍,主力行至益州郡。孟獲為叛軍首領。我知他在當地軍民之中威望很高,許多人都願意服從他的指揮。我便欲對深得“夷漢所服”的孟獲采用“攻心”戰術,遂傳令軍中,與孟獲交戰之時不得傷害於他,隻能生擒。
蠻王孟獲得知我軍已進南中,就率軍前來迎戰,走到半路,正遇王平軍馬,軍容不整、戰旗雜亂,孟獲便有一些輕敵。兩軍對壘,王平與孟獲交戰,不過十幾回合,王平就露敗跡,調馬便走。孟獲見王平如此無能,催馬便追。孟獲不知是我之計,被伏兵團團圍住,拚命衝殺才得以突圍,向山穀逃竄。他萬沒料到,山穀之中早有伏兵,無路可逃,隻能束手就擒。
押至營中,我責問先帝待他不薄,他為何謀反。孟獲以自己世代居住南中為由,反說是我們犯他土地,並不是他造反。後又大叫自己一時大意,才被捉住,不能算輸。我知他心中很是不服,遂帶他參觀軍營,以軍威震懾,並以酒肉招待了他,而後放他回去。
孟獲回去重整兵馬,再次交戰。他派董荼那、阿會喃領兵與我軍交戰,結果大敗而歸。因為兩人上次被俘又被我放回,孟獲疑心他們歸順了我而故意敗陣,欲將二人除去,二人見事不妙,趁孟獲不備,帶人將孟獲捆了起來,送到了我軍營之中。
此番,孟獲仍然不服,認為是自己部將叛變而被抓住,並不是我之能力,遂我又放他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