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魚腹浦“十萬精兵”:先見之明,長遠考慮(1)(2 / 3)

我主劉備每日親臨教場操練兵馬,恨不得立刻發兵,定要禦駕親征。之前我苦諫數次,告知國賊乃是曹操。曹丕篡權,可早圖關中,天下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劉備心意已決,要啖孫權之肉滅其族,方雪恨。劉備身在教場,我又引百官到教場苦諫,劉備稍有轉意,張飛入內,拜伏於地,大哭:“陛下今日為君,早忘了桃園之盟!”如此一激,劉備伐吳之心堅決,我知諫勸無用矣!

次日劉備命我保太子守兩川;馬超、魏延守漢中;黃忠為先部,趙雲為後應,擁兵七十五萬,擇定即日出師。

即說張飛回到閬中,下令軍中:限三日內製作白旗白甲,三軍掛孝伐吳。末將範疆、張達入內見張飛,告之須寬限幾日,張飛氣惱,遂將二人捆在樹上,各鞭背五十,並警告他們,如違了限期,即殺頭示眾。範疆、張達夜間趁張飛大醉獨睡於帳中,割了張飛首級,夜投東吳而去。

張飛英雄一世,卻落得如此淒慘的下場,在我看來全因其秉性所致,張飛與我相交甚厚,我對他很是了解,他雖英勇,卻少有謀略,且脾氣暴躁,火暴的性格不但讓他人緣不佳,也使其丟了性命,可惜了一身好武藝。

劉備得知張飛已亡,立刻昏絕在地,半晌方醒,放聲痛哭。遂決意伐吳,催兵前行。

我軍前至亭,布列軍馬,直至川口,接連七百裏,前後四十營寨,白天旌旗蔽日,入夜火光耀天。吳將陸遜堅守不出。由於天氣炎熱,大軍屯於赤日之下,取水甚為不便,劉備便命各營皆移於山林茂盛,迎溪澗之地。又恐吳兵突襲,遂令吳班引萬餘弱兵,近吳寨平地安營,又選八千精兵伏於山穀之中。若陸遜來擊,便令吳班詐敗誘敵,以伏兵擊之。

此時我正在東川查看各處隘口,恐魏兵入侵,馬良得到劉備應允遂自去備營畫成四至八道圖本,親到東川問我。我看罷圖本,大驚失色,拍案大怒,按此圖本,我漢朝氣數休矣!以大兵廣布地形複雜之地,是兵家大忌,如果對方用火攻,不能解。況且哪有連營七百裏拒敵的道理,陸遜堅守不出,定有詭計。我急令馬良回去,讓劉備改屯諸營,成都可以無憂。再者劉備若敗,當投白帝,我入川時,已伏“十萬精兵”在魚腹浦,料陸遜也通不過去。

果然不出我之所料,陸遜詭計以火攻我軍,順風放火,四十屯,隻燒二十屯,每隔一屯燒一屯,遍野火光不絕,死屍層迭。陸遜又引兵殺出,我軍慘敗。正好趙雲正在川中江州,聞兩兵交戰,便引軍前去探視,忽見東南一帶火光衝天,料劉備被圍,遂趕去營救。救出劉備,往白帝而去。

陸遜大獲全勝,當下又命大軍不得停息,乘勝往西追襲,欲生擒我主劉備,吳兵追至魚腹浦來到我設石陣前,陸遜見殺氣很重,便心中猶豫,但見隻有亂石八九十堆,並無人馬,遂直入石陣。此石陣是我入川之時布下,名為“八卦圖”,陣反複八門,每日每時變化無窮,可比十萬精兵,布此石陣,是為禦東吳之兵,以備不時之需。陸遜追至,不識此陣,從“死門”而入,定不得出,困死石陣之中。“人算不如天算”,在此緊要關頭,我嶽父黃承彥卻偏偏出現,他平生好善,不忍見陸遜陷沒陣中,不顧我許久之前告誡:“後有東吳大將迷陣中,千萬不要引他出來。”將他從“生門”引出,我之努力功虧一簣。陸遜被石陣所擋,又恐魏軍乘機入侵,遂引兵退去。

憶眾多往事,我感慨萬千:

魚腹浦“十萬精兵”,是告後人要有先見之明,作長遠考慮;

關羽中“驕兵之計”而敗,是讓後人切忌驕傲自滿;

張飛一世英雄卻無謂慘死;劉備不聽眾諫,以致兵敗,是戒後人勿讓憤怒衝昏了頭腦。

著眼未來,力避後患

我之所以提前若幹年在魚腹浦布陣,是因為我認為在我蜀與東吳的關係上,和固然是主旋律,戰亦不可避免。一旦撕破臉皮,勝了不說,我方一敗,必退走魚腹浦。所以我在魚腹浦布“八卦陣”,以備不時之需。

得與失的互為轉化之效果,有時也並不是馬上就可見到的,但懂得其中奧妙的人,會掌握取舍的主動權,讓它發揮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戰國時,齊國的孟嚐君是一個以養士出名的相國。由於他待士十分真誠,感動了一個具真才實學而十分落魄的士人,名叫馮諼。馮諼在受到孟嚐君的禮遇後,決心為他效力。

一次孟嚐君要叫人為他到其封地薛邑討債,問誰肯去?馮諼說:“我願去,但不知用催討回來的錢,需要買什麼東西?”孟嚐君說:“就買點我們家沒有的東西吧!”馮諼領命而去。到了薛邑後,他見到老百姓的生活十分的窮困,聽說孟嚐君的討債使者來了,均有怨言。於是,他召集了邑中居民,對大家說:“孟嚐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難,這次特意派我來告訴大家,以前的欠債一律作廢,利息也不用償還了,孟嚐君叫我把債券也帶來了,今天當著大夥的麵,我把它燒毀,從今以後,再不催還。”說著,馮諼果真點起一把火,把債券都燒完了。薛邑的百姓沒有料到孟嚐君如此仁義,個個感激涕零。馮諼回來後,孟嚐君問:“你討的利錢呢?”馮諼回答說:“不但利錢沒討回,借債的債券也燒了。”孟嚐君便很不高興,馮諼對他說:“您不是要叫我買家中沒有的東西回來嗎?我已經給您買回來了,這就是‘義’。焚券市義,這對您收歸民心是大有好處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