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潛伏茅廬,寂為臥龍:“潛龍,勿用”,隻等東風(2 / 3)

有一個農夫意外地拾到了一枚老鷹的蛋。他把這枚蛋和一些雞蛋一起放到了一隻母雞的巢裏,這枚蛋孵出了一隻幼鷹。

這隻幼鷹長大後,行為舉止跟其它的雞一樣,它咯咯地叫,有時拍拍翅膀像雞一樣隻在低空飛幾米遠。也像雞一樣,隻吃在地上扒到的種籽和昆蟲。

有一天,它抬頭仰望天空,看到了一隻老鷹在萬裏晴空中繞著大圈子翱翔,在雲中鑽進鑽出的英姿,它問:“那是什麼東西啊?”

一隻公雞用嫌它少見多怪的口氣說:“那是老鷹,是最偉大的鳥。”

“太厲害了,我希望跟它一樣。”

那隻公雞說:“少做夢了,我們跟它不一樣。”

如果幼鷹放棄夢想,那麼它一輩子到死都會認為自己是隻雞,但它卻沒有放棄。雖然多年雞的生活讓它的翅膀無力、肌肉萎縮,但它堅持不懈,摔下來,再飛上去。終於有一天它飛離了雞巢,飛上了藍天,成為了“最偉大的鳥”。

叔父告訴我:“所謂的命運,就是淪落在雞窩裏的鷹。命運不由天注定。你願意選擇雞一樣的生活,你就會平庸一生、碌碌無為;你願意像鷹一樣展翅翱翔,你就會光耀一生、鵬程萬裏。”

我從叔父的話語中,讀懂了叔父期待的心,更明白了命運不由天注定。不相信命運,就需用遠大的誌向改變命運。誌向越遠大,意誌才會越堅定。沒有遠大的誌向,一個人一生都隻能是別人的陪襯和附庸。

博覽群書,藏器待用

人活著應該有個目標、有個方向,否則就會迷茫。這個方向,也就是誌向,而誌向的建立,又是需要與學識聯係在一起的。成大事者,均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博覽群書,藏器待用”,從而實現心中的理想。隻有利用知識的力量,立誌方能遠大,成誌方可實現。在我看來如果誰隻能利用一小部分的天賦從事事業,那他在事業上一定要受很大的拖累。本來能夠充分施展拳腳,卻因拳腳不便而屢屢受挫。

成大事者,需要養成惜時如金的習慣、勤奮不已的學習作風,方可走向成功。

知識就是力量,十分鍾的時間你也可以利用來讀一些書籍。在自修上下一分功夫,可以助你在事業上得到一分收獲。許多誌在成功的人,在早些時候,年薪很低,工作很苦,但他們利用其閑暇的時間,自修學習以求上進,比之他們在日間的工作更為努力。在他們看來,追求知識要求進步才是真正的大事,而非薪水。

求知,使你富有知識,知識使人多一份生命。一個人愈能儲蓄知識便愈易致富,因此,零星的努力,細小的進步,日積月累,可以使你更為充實,可以使你更能應付人生。

有人或許以為利用閑暇的時間來讀書得不到多大的成效,其成績總不能與學校教育相等,因而不想在閑暇的時間讀書。這無異於一個人因為自己進款不多,以為即使盡量儲蓄,也不能致富,所以一有錢,盡數揮霍,不屑儲蓄!但你沒有看見那些利用零星的閑暇時間求得與學校教育相等效果的人嗎?

知識的實質之高,對於我們人生曆程極其重要。在激烈的生活競爭和複雜的生存環境中,你必須以充分的學識作為甲胄。這一切,隻有學習知識方可達到。

大多數人的缺點,就是一心希望在頃刻之間成就大事。事情是慢慢成就的,因此你應不斷地努力讀書自修,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寶庫,從而漸漸擴大知識範圍。隻有這樣,知識才會越積越多,力量也才會越來越大。

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你應該相信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從現在開始,立一個誌向,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努力,增加自己的知識,增加自己身上的“能量”。“潛龍,勿用”,隻待來日一飛衝天。

學會耐煩的藝術

成大事者必須學會耐煩,才能把難做的事做下去,把沒有希望的事辦成。

在學業堂讀書時,我曾問我的老師黃承彥:“一個人在事業上步步高升,靠的是什麼?”老師毫不猶豫地告訴我:“靠耐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