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波施(2)(3 / 3)

時間悄悄地流逝著。直到返回故鄉過聖誕節的時候,波施才發現年複一年過得太快了。他真的看到了這一點:母親頭上布滿斑斑白發,小妹妹鮑拉長得那樣高大,她如今已不是過去那個令人發笑的小女孩,竟變成一位端莊勻稱、美麗可愛的大姑娘了。他的女友艾麗莎的變化更是令人驚訝。她本來是個翹鼻子的小學生,那時候卡爾扯著她那一對小辮子,手上還拿黑色的大甲蟲嚇唬她呢!

現在,跟妹妹一起走進來的艾麗莎完全變了模樣,仿佛換了個人,一個文雅、體麵和充滿自尊的漂亮小姐。艾麗莎是一位具有獨立性格的、堅毅果敢的姑娘。她弄到一輛自行車,於是就放心大膽、無憂無慮地在科隆大街上騎著車到處轉,根本不留意過路人投向她的憤懣的目光。“一個姑娘居然還騎自行車?這成何體統!”端莊持重的夫人、太太們憤忿地議論道。

然而,大家不久對此就都習慣了,而且膽子大一點的姑娘甚至也騎車上街,效仿起艾麗莎來。

自從和艾麗莎這次相見以後,波施常常到科隆來,他倆一起騎著自行車到城外去玩,舉行自行車競賽,采集動物標本。

波施每次由科隆返回路易港的時候,總感到和艾麗莎還沒有呆夠。艾麗莎不僅喜歡聽他講述研究工作中的種種趣聞軼事,而且每次耐心地把經過原原本本地聽完。波施講得娓娓動聽,還把自己疑惑不解的地方統統告訴她。

此外,也把自己的成功和失敗如實地講給她聽,以使她和自己同甘共苦。

艾麗莎喜歡這位精明幹練、牽動人心的青年,她答應了他的求婚。

婚禮是在科隆舉行的,婚後他倆立刻就到路易港去了。這對年輕夫婦住的是一所私人住宅,坐落在一個寬闊大庭院的深處。這下子可有地方啦,不僅能擺放各種養魚缸,而且還能放置各樣飼養兩棲類小動物的飼養箱。他們把一個房間改造成小工廠,安裝了一台車床並且安放了木工的工作台。其餘的時候,波施就從事他心愛的活動,養魚、飼養兩棲類的小動物、采集昆蟲標本和栽培花草。

製造合成氨

波施接著對氮的固定問題進行研究。他研究了現有的全部有關文獻後,得出這樣的結論:製取氨最容易實施的方法就是通過氰氨化鋇。公司根據波施的訂購申請,運進了一批碳酸鋇,而克朗茨師傅則製作了一台壓塊機,以便把碳酸鋇和煤粉的混合物壓製成團塊。具體的實驗工作是由阿爾文·米塔什博士做的,他是經鮑登施坦教授的推薦來巴登公司工作的。鮑登施坦是德國物理化學家,邁耶爾的學生。邁耶爾曾經執教於德國漢諾威技術學校,並任柏林大學教授。鮑登施坦在熱分解和電化學方麵做過大量的研究,並且是最早從事光化學和化學動力研究工作的科學家。

米塔什博士研究出一種製氮的新方法,而氮又是合成氨必需的原料。老辦法製氮是除掉空氣中的氧,也就是讓氧與銅粉起作用,從而將氧去掉。這方法耗費大,而新法則便宜得多。它是把空氣和氫氣分別用兩個管道通進來,在兩種氣體彙合後並形成混合氣體的時刻,將其點燃,使混合氣體燃燒。在這種條件下,空氣中的氧便與氫相結合變成水,而氮則呈遊離態留在反應器裏。

把利用這種方法製得的氮氣,通進一個填充了碳酸鋇和煤粉團塊的反應器。

由於反應需在1500℃的高溫下進行,所以反應器是放在一個專門的爐子裏加熱的。但是,由於連續反應器的輸氮管密封程度經受不住如此高的溫度,所以氣體便從反應器裏漏出來,結果,反應器內的團塊往往和反應前一樣,絲毫沒有變化。

可是,氰化鋇和氰氨化鋇的混合物則極易與水蒸氣發生反應,結果生成氨和碳酸鋇,然後把碳酸鋇與煤粉混合,再壓製成團塊重新使用。

新法是一個相當可靠的方法,兩位研究人員勞動多年的成果並沒有白費,他們的設計方案被公司采納了,公司的生產委員會決定撥出資金建造氰氨化物工廠。

這個工廠於1906年開始動工興建,而波施的兒子恰巧在同一年出生。按照家庭的傳統,長子與父親同名,波施的祖父、父親和他本人,現在又添上他的長子,老少四輩人的名字都叫波施。

艾麗莎由於照看小孩子,無法脫身,她未能看到工廠的建造過程,不過她丈夫把興建的情況全都詳細地講給她聽。環形轉爐的爐體由16個加熱室組成,每個加熱室內分別裝有210個由耐火磚砌成的反應器。全部反應器內可容納的團塊,總量相當於五噸的碳酸鋇。根據波施的計算,氨的產量平均每晝夜應當達到500公斤以上。但是,用30個反應器生產是一回事,現在用3000個反應器生產則全然是另一回事!實際表明,氨的日產量還達不到350公斤。這個產量是太低了,甚至連成本都不夠。所以,公司的經理管委會做出了暫停生產的決定,並於1908年6月正式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