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諾貝爾(1)(1 / 3)

每年的12月10日,全球就會把目光集中到一個地方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因為在這一天,是最著名的諾貝爾獎頒獎日。從1901年開始,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非常時期,每到這一天,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裏記者如雲,全世界最有名的學者名流齊聚一堂,瑞典的國王、王後也會專程來參加頒獎。

頒獎時,榮獲獎項的科學家與社會活動家就會在諾貝爾基金會成員的陪同下,登上主席台榮譽席。此時,全場掌聲四起,先由諾貝爾基金會主席簡要介紹獲獎人的成就,然後由獲獎者進行獲獎演說。接著,由瑞典國王和王後頒發獲獎證書及金質獎章,把頒獎典禮推上新高潮。當晚舉行盛大宴會,次日獲獎者領取諾貝爾獎金,盛典至此結束。全世界的科學家與社會活動家都以能獲得諾貝爾獎為莫大的榮譽。諾貝爾的名字,也隨著一年一度的盛典不斷向全世界傳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工作者為科學事業而獻身。

那麼,諾貝爾獎的創設人艾爾弗雷德·諾貝爾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的經曆又是怎麼樣呢?他在哪些方麵取得了成就?為什麼他要設立諾貝爾獎呢?下麵,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把記憶移回到上個世紀的瑞典,到斯德哥爾摩。

從斯德哥爾摩到彼得堡

1833年10月21日,艾爾弗雷德·諾貝爾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

他的父親伊曼紐爾·諾貝爾是一位外科醫生的長子,從小就十分聰明。

十七歲時,他上了一所建築專科學校,學習他很感興趣的建築設計和機械製造。他的天賦很快顯現出來,在校期間得到了三次“未來建築家”獎;畢業後,他主持設計了不少橋梁和樓房,年紀輕輕就在工作方麵獲得了相當大的成功。不久,伊曼紐爾與安德雷特結了婚,直到艾爾弗雷德出生之前,他們的生活條件是相當優越的,在高級住宅區裏擁有一所漂亮的住宅。艾爾弗雷德的兩個哥哥:羅伯特和盧多維希度過了快樂、舒適的孩提時代。

可是,幸福生活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伊曼紐爾承包的一所建築物毀於一場突發的大火,諾貝爾家因此破產,這時羅伯特四歲,盧多維希兩歲。一家的生活立刻發生了判若雲泥的變化,他們賣掉了高級住宅,找了一所又破又小的房子搬了進去。

不久,艾爾弗雷德就在這所暗灰色的、簡陋的石造房子裏呱呱降生了。

但這個家庭的新成員身體狀況很糟,動不動就感冒發燒,要不然就痙攣發作。

他的母親安德雷特對這個幼小的生命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在母親無微不至的關懷下,小艾爾弗雷德活了下來。但是他還是常常生病,一般孩子的那種天真活潑的活動他是無力參加的。長大成人後,他回憶往事,寫了一首題為《謎》的自傳體詩:

我的搖籃像死神的鋪板,

親愛的母親懷著深沉的愛,

長年累月守在我身邊。

她要救活我這個小生命,

希望的燈火一直在她心中點燃。

我連吮出乳汁的氣力都沒有,

抽搐過後又是一陣痙攣。

上帝讓我體驗離開人世前的痛苦,

我無力地掙紮著,

是母親幫我渡過難關。

好容易長成少年,

病弱仍然把我陪伴。

在這個世界上,

我是個與眾不同的人,

小夥伴們玩得熱火朝天,

我卻隻能默默地站在一邊觀看。

我這顆與少年的歡樂無緣的心,

隻能朝著未來,

把希望寄托給明天。

因為沒有精力與小夥伴們到處嬉戲,他也就沒有什麼朋友。漸漸地,他開始喜歡一個人到田野、丘陵、河邊去,靜靜地把自己的身心融化在大自然中。

天空的顏色和飄浮不定的雲彩,因季節和天氣的不同而千變萬化;地上的一草一木也都蘊藏著令人感到神奇的生命力,千姿百態。小艾爾弗雷德也就因此培養了自己體驗自然、觀察自然的愛好,從中體會到無窮的樂趣。後來,他自己認為:“我在少年時代研究了自然這本最好的教科書。”而且,他的體質也在與大自然的交流之中,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為了讓孩子們得到良好的教育,艾爾弗雷德的父母節衣縮食,把他們三兄弟相繼送進了斯德哥爾摩的一流學校雅克布斯小學。此時,他們的父親正在萬裏之外的俄國彼得堡。原來,為了還清一家所欠的債務,讓妻兒們過上好一點的日子,在瑞典破了產的伊曼紐爾來到了彼得堡尋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