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稱人“杏林高手”(四字古官名) 讚善大夫
莫滅了大丈夫氣概(汽車名) 別克·君威
嚴格隔離,不讓非典傳播(加拿大市名) 薩斯卡通
爭吵不休,兩相發火(病名) 口角炎
高興得太早(生理名詞二) 快感、過敏
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電信名詞二) 主叫、無應答
自幼浮而不實(警示標語) 小心地滑
簷前點點滴滴,似替人流淚,學人淒惻(五唐) 天下傷心處
千鬆萬鬆同一鬆(《桃花源記》句) 中無雜樹
長空比翼(旅遊名詞) 九天雙飛
此乃難產(七字口語) 這一生可不容易
明年再上新台階(IT術語) 下載升級
揮淚寫悼詞(語文教學新名詞) 下水作文
車裂(六字常言) 使盡渾身解數
擋禦駕(股市用語) 上行受阻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學校用語) 提前上課
破壁須看天上去(演員連歌名) 成龍、壯誌淩雲
花開能向日(歌手連歌名) 那英、愛的陽光
西樓夜半發長吟(主持人) 李詠
對許禎祥的燈謎作品及創作藝術,謎界多有評介。如“離天三尺三(猜京劇目一·卷簾格),謎底:逼上梁山”,香港著名謎家蔡經湘評道(見《新時期晉江燈謎選萃》,中國工人出版社2003年3月出版):
此謎麵句本出湖南民謠“上有骷髏山,下有八麵山,離天三尺三,人過要低頭,馬過要下鞍”中的一句。但謎作者引用的是人們熟悉的毛澤東《十六字令三首》中第一首“山,快馬加鞭未下鞭。驚回首,離天三尺三”的末句。毛澤東《十六字令三首》所描寫的是1934年至1935年間,中國工農紅軍為北上抗日,在二萬五千裏長征途中所經過的群山形勢的險峻。第一首寫山的高聳入雲,上逼霄漢;第二首寫群山起伏,崎嶇不平;第三首寫山巒陡峭,壁立撐天。“離天三尺三”是用誇張的手法形容山梁高聳、上逼雲漢,離天僅有三尺三的情景。
謎麵的出處及其含義暫且按下不表。讓我們把注意力轉到謎藝的欣賞上來:謎麵說的是山梁高聳,上逼青天,而謎底說的是林衝被官府所逼,無奈才上了梁山。這麵與底,所說的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但經謎作者“卷簾”一讀,謎底成了“山梁上逼”,正好扣合謎麵意境。本謎從謎理、文理、情理三者看來,都是無懈可擊的。
尤其巧妙的是在《十六字令三首》中“離天三尺三”的上句是“驚回首”就沒有山梁上逼的感覺。因為紅軍在長征途中,不怕千難萬險,對崇山險峻,更是視若等閑(毛澤東《長征》詩中就有“萬水千山隻等閑”句),隻有跨越過高山之後,回頭一看,才有了“離天三尺三”的驚歎。而本謎乍看起來,謎底與“離天三尺三”無論如何也拉扯不到一起。隻有通過“卷簾格”加以改造,使之成為“山梁上逼”,才能恰如其分地扣合麵意。這“驚回首”恰恰道出卷簾格的真諦。讀此謎,不禁令人讚歎謎作者深諳謎理,才思敏捷,善用謎格,出奇製勝,真正體現了格助謎活。
另一謎作“日照香爐生紫煙(五字科技用語一),謎底:太陽能加熱”,湖南著名謎家賴浩明評道(見《新時期晉江燈謎選萃》,中國工人出版社2003年3月出版):
謎麵選自李白《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香爐”,指廬山香爐峰,其附近有瀑布,在太陽的加熱下,化成一股股蒸氣上升,詩人去廬山旅遊,從遠處望去,就好像從一座大香爐裏升起一股股紫色的雲煙(因陽光照射,白色的蒸氣變成紫色)。謎底“太陽能”,即太陽的能量。太陽是一個熾熱的氣體球,表麵溫度6000℃,中心溫度1500℃,其能量係由氫核聚變成氦核的熱核反應產生的,並以輻射的方式由內到外發射到宇宙空間。地球的光和熱主要來源於太陽能。現代技術又可用太陽能燒水、煮飯、發電等。謎解時,科技名詞“太陽能加熱”由“利用太陽能量加熱”別解為“太陽能夠加熱”與謎麵相扣。也可以這樣解析,欲問:香爐峰為何能夠生紫煙?答曰:日照也,即太陽能夠加熱。此謎麵係著名詩句,風景如畫;謎底係現代科技知識,但雅俗可以共賞,讀後既能得到美的感染,又能得到科技知識的熏陶,故印象極深,久久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