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燈謎家許禎祥(2 / 3)

經常聽有學問的人說:“人生是個謎。”我活了60多年,回過頭來想想,覺得那倒也是。我們的生活實在存在太多難以預測的變數。而這一切,每每不到頭來是猜不出它的謎底的。

人們總是生活在謎一樣的環境裏,時時對前途作種種被動的無可奈何的猜測。於是無可奈何之中,有些人會主動地製造出些謎樣的事件,說些謎樣的話來,或以之迷惑作弄人,或以之自娛消遣。

這些主動的、人為的謎,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而製造謎料者,則上至高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無時無有,無地無有。但由於曆史的勢利,它隻記錄下地位高的、名望大的者們的謎料。即便如此,已足使讀之者從中領會到人們於無奈被動之下如何弄巧鬥智,如何主動找樂。更可從中窺見特定時期的事態與具體人物的內心。這些謎料,不獨為後人留下樂趣,而後人又因之比類借鑒而獲取教益。

在前人留下的眾多謎料中,不難找到與現實生活的巧合。大至曆史事件,小至個人經曆,就是在區區的謎界,亦盡可得到有趣的印證。

當我讀到曹操與楊修的一係列有關謎語的瓜葛故事時,深深體會到當兩個鬥智者功力相敵而權勢不均時,弱勢者命運的堪虞。

當我讀到朱元璋尚未取得天下,就已經用謎的形式,封那個未出生的私生子為王的故事時,不覺為那些熱衷於將遠未懂事的兒女孫子推捧出來者而忍俊不禁。

禪宗五祖弘忍求傳人,讓不大識字的慧能猜破了“粳米三粒,紅棗一枚”的啞謎(“三更時分早些來”)而授其衣缽。這故事與前些年的以古籍遞相授受,企開門派者何其相似乃爾!

《浪跡叢談》所記陳亞以自名為謎的“若教有口便啞,且自無心作惡,中間全無肚腸,外麵任生棱角”,不單精巧詼諧,且令人見其秉性心胸。

《盧陵官下記》中曹著以蛇謎吞蛙謎的故事,更以其機辨善變,向讀者透露出以智鬥勝的正當競爭風格,使人於佩服之餘獲得無窮的樂趣。

我讀魯迅雜文,往往為其眾多別具一格的書名、筆名所吸引,他因居住上海而痛心其淪為半租界,將文集以“且介亭”名之;他因被加上“封建餘孽”的惡諡,索性自名“封之餘”。於其調侃與抗爭的手法,每有感同身受之慨,更為其不作謎人而替中華謎界可惜。

其實,古往今來,很多大人、猛人、名人、文人,都是善謎的。但他們都不以謎為能事,更不願以謎家自許。他們涉謎,大半是因時應境,帶很大的隨機性,或是有所影射與譏諷,或屬不能已於言之言。因為他們不為作謎而謎,所以難免少了些謎理的趣味。但多的是寓意的巧妙與智慧的閃光,多詼諧而富哲理。所以這類古今名人的謎料,膾炙人口,久遠流傳。

許禎祥先生與謎友方建國、陳明雄,從謎多年,深受此類故事所熏陶,自賞猶不滿足,發願將散布於史書、說部、文人筆記、民間傳說等的這些故事采集收攏起來,作文字上的組織修飾,按主人公的年代加以編排,以之呈獻給後來的讀者。這是一部有關古今名人與謎語的故事大觀。當然,我們不會將其作正史讀。但其中的知識性與趣味性,將使讀之者獲得樂趣,收受教益,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我讀過不少部許禎祥先生編印的謎書,每為其書樣的美觀、內容的可讀、編校的精細所感動。現在這集,亦應該是可賞、可讀、可藏,更是可供借鑒的一部。所以在讀過樣書之後欣然為之紹介,並因此借篇幅說了些盡量不太離題的話,權當作序。

至今,許禎祥已創作發表燈謎作品10000餘則,燈謎論文、評析文章100餘篇,部分作品發表於《中華當代謎海》、《中華字謎大全》、《新時期燈謎佳作集》、《新時期晉江燈謎選萃》、《八閩商燈》、《中華謎報》、《台灣謎萃》等謎書、謎刊,20餘次獲省級以上謎賽創作獎、評謎獎和論文獎。其代表性謎作有:

四海升平,夜不閉戶(電影) 天下無賊

沉默是金(《天下無賊》歌詞) 冷靜最昂貴

潘安何以果盈車(八字廣告詞) 讓女人心動的男人

蝴蝶紛紛過牆去(《千字文》句) 亦聚群英

武皇開邊意未已(國名連職務) 土耳其總統

碧玉盤中弄水晶(機械零件二) 葉片、滾珠

花須連夜發(四字集郵名詞) 各色全張